拿著曉風的書
拿著曉風的書,《你還沒有愛過》,摸著扉頁背後那行深黑的墨痕。
我忽然發現,這是一本鉛字版的書。
我更愛這本書了,心情竟有些微的激動,像收藏家發現古董一樣。
書後的版權頁,印著「初版:民國七十年三月」,而我手上的是二十四版,八五年八月。若將年份加上辛亥革命的十一年,就得出一九九六年。
這一九九六年是多遠的日子呢?
那年,我九歲,大概是小二小三的年紀,班主任是盧老師或黃老師,她倆現在還在我以前的小學教書。
那年,弟弟兩歲,想必還抱著他最愛的紫色枕頭在嬰兒床睡覺。
真想不到,只是十三年前,出版社還在用鉛字版的書,現在連最古老的黑皮白紙雙行本聖經都已用電腦重新排版了。只十三年,感受就如返回上世紀般。
那是我喜愛的年代。
打開余光中為她寫的序言,字還是豎著寫的。開首「三十年」的三字頭一橫少了一半,另一半墨色深得有點過分。我錯不了,一定是鉛字版的書,一種過時、失落、被淘汰的藝術,說藝術並不過份。
我彷彿看見那個植字的年代,植字的工匠穿著不很潔白的背心,滿臉汗,睜著眼,滿手黑墨,左右倒著看一塊一塊的鉛字,鑲嵌在鐵板上。然後逐次點墨,逐次印在相紙上。其中大部分都印得筆直完好,雖然有些字印深了,有些淡了,又有少數好幾頁印歪了。
若有錯字,那可真不得了。編輯老師對我們說,印好第一稿後要校對,若發現錯字,就要用界刀去掉相紙表面的膠層,再把正確的字貼回原處。故此,那個年代的書,都有改錯字的痕跡。若你看見字的四周有個四方框,那就表示原來的字錯了,而且每個錯處都清晰可見,植字、校對的功力昭然若揭。
那是個認真的年代,我想身處的年代,現在已變成老一輩、上世紀、落伍接近淘汰的一群了。
但我更想起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就是這種活字印刷。植字員能用上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自家發明品; 影響世界歷史,引發文藝復興,令歐洲由黑暗時代進入改革年代的機械,豈不像古生物學家發現肺魚、中華鱘、娃娃魚等「活化石」般興奮嗎? 最鼓舞的,是這種印刷術還存留於世,而且服務了由辛亥革命到太空年代的幾代人—他們是歷史的見證人。
我手上的書,被四方框「囚禁」的字不多,可說是本好書,一本上世紀未的好書。
手挽著一本鉛字版的書,我體會屬於上世紀的特質與感情。只有這種情,才能承抬張曉風老師的深情。
興幸的,這份感情已從老徐的書架傳到我手中,亦傳給我這代的人。
我忽然發現,這是一本鉛字版的書。
我更愛這本書了,心情竟有些微的激動,像收藏家發現古董一樣。
書後的版權頁,印著「初版:民國七十年三月」,而我手上的是二十四版,八五年八月。若將年份加上辛亥革命的十一年,就得出一九九六年。
這一九九六年是多遠的日子呢?
那年,我九歲,大概是小二小三的年紀,班主任是盧老師或黃老師,她倆現在還在我以前的小學教書。
那年,弟弟兩歲,想必還抱著他最愛的紫色枕頭在嬰兒床睡覺。
真想不到,只是十三年前,出版社還在用鉛字版的書,現在連最古老的黑皮白紙雙行本聖經都已用電腦重新排版了。只十三年,感受就如返回上世紀般。
那是我喜愛的年代。
打開余光中為她寫的序言,字還是豎著寫的。開首「三十年」的三字頭一橫少了一半,另一半墨色深得有點過分。我錯不了,一定是鉛字版的書,一種過時、失落、被淘汰的藝術,說藝術並不過份。
我彷彿看見那個植字的年代,植字的工匠穿著不很潔白的背心,滿臉汗,睜著眼,滿手黑墨,左右倒著看一塊一塊的鉛字,鑲嵌在鐵板上。然後逐次點墨,逐次印在相紙上。其中大部分都印得筆直完好,雖然有些字印深了,有些淡了,又有少數好幾頁印歪了。
若有錯字,那可真不得了。編輯老師對我們說,印好第一稿後要校對,若發現錯字,就要用界刀去掉相紙表面的膠層,再把正確的字貼回原處。故此,那個年代的書,都有改錯字的痕跡。若你看見字的四周有個四方框,那就表示原來的字錯了,而且每個錯處都清晰可見,植字、校對的功力昭然若揭。
那是個認真的年代,我想身處的年代,現在已變成老一輩、上世紀、落伍接近淘汰的一群了。
但我更想起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就是這種活字印刷。植字員能用上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自家發明品; 影響世界歷史,引發文藝復興,令歐洲由黑暗時代進入改革年代的機械,豈不像古生物學家發現肺魚、中華鱘、娃娃魚等「活化石」般興奮嗎? 最鼓舞的,是這種印刷術還存留於世,而且服務了由辛亥革命到太空年代的幾代人—他們是歷史的見證人。
我手上的書,被四方框「囚禁」的字不多,可說是本好書,一本上世紀未的好書。
手挽著一本鉛字版的書,我體會屬於上世紀的特質與感情。只有這種情,才能承抬張曉風老師的深情。
興幸的,這份感情已從老徐的書架傳到我手中,亦傳給我這代的人。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