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靜宓花園的涼亭

文藝作品、生活小品、給自己的小提示,回憶的盒子

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

中國傳統思想的現代應用--從「膚淺」說起

2007年9月的城大月報,某同學投稿,說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脫節,除了中國文化狂熱者,沒有人有興趣理會中國文化。另一同學對此非常反感,就把那篇文章貼在民主牆,在上面打了個交叉,寫了「膚淺」二字。到底是作者「無知」,還是評者「膚淺」? 中國傳統文化是否真的與現實脫節?

其實,傳統中國文化仍在影響華人社會,認識傳統中國文化有助我們認識身香港的社會文化,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找到行事為人的準則。中國傳統精神對人倫關係、藝術文化、環境保護等現代社會問題都有深刻的啟示。

人倫關係與社會

每天打開報紙,盡是令人不快事件。母親阻止初中少女談戀愛反遭打傷,父親拒絕借錢給年輕男子而被重創。父母獨留五小女在家,任由她們騷擾鄰居; 母親不理親生子女,把他們鎖在木門鐵閘之間。無數家庭慘劇充斥我們的社會,到底為何會這樣呢?

現代社會光怪陸離,中國歷代重視的人倫關係,在各種盲目反抗傳統,解脫家庭束縛,個人主義的反智思潮下被批判得體無完膚。有人甚至搬出西方心理學,說青少年反叛是由於家庭過份壓迫子女,社會應該同情、體諒年輕新一代云云,是對是錯不得而知。

上述事件時有所聞,令人擔憂。傳統中國家庭觀,是否只是純粹「壓力」而已?

若孔子能夠穿越時空來到現代,看看每日新聞,可能氣得他七竅生煙。孔子最重視的家庭倫理觀,現正急速消亡。不過,各種家庭問題,皆因現代人不重視「父慈子孝」、「父子有親」、「五倫」等傳統家庭觀念而起。

中國傳統思想重視家庭倫理觀念,「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倫,訂明每個人的角色、義務和責任。理想的中國家庭,父母對子女關懷愛護,供書教學,履行父母天職。另一方面,兒女要孝順恭敬,生養死葬,盡兒女責任。中國傳統思想說「孝悌為仁之本」,因為談戀愛、交朋友、玩樂、金錢等小事而傷害父母,是「大逆不道」,「有違天理」的。有些子女只知道自己的「自由」、「權利」,將一己私欲(如愛情、玩樂),看得比親情更重要,甚至傷害至親。同樣,亦有父母漠視天職,疏忽照顧兒童。其實要改善問題,雙方都可以從傳統中國人倫思想中有所學習。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生而即有,以「愛」為核心。身為子女,應時刻惦記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的養育自己。由出生開始,我們每一次落淚,父母的心也同樣痛苦; 我們每次生病,是父母時刻為我們操心; 我們現在衣食住行,可能都是父母的血汗錢......他們的恩情實在不能盡數。雖然他們並非完美,但只要父母曾供養我們,愛過我們,就足以叫我們忘記父母的小過失,銘記至親養育深恩。作為父母,根據憐愛的天性,亦自然會克盡天職。

藝術創意與社會

近代西方藝術,強調「為藝術而藝術」,認為藝術是個人情感宣洩的渠道。藝術家只要忠於自己的感情,就可以用任何形式,在任何地方創作,內容不拘,不需理會別人的看法,不一定要負上社會責任。這個觀念有它的優點,藝術家們可以有更大自由度創作,有助藝術發展。但是,不設限制的藝術觀,也引來不少爭議。

在西方,有部份行為藝術家,會用自殘、色情、使人不安等方式表達他們對社會的控訴。當人問及他們為何要那樣作時,他們表示他們有創作自由、作品可以揭露社會問題等,有時更會反問一句: 「為何不可? 」

此外,香港有些藝術家,專門雕刻、繒晝人體的性器官; 又有些創作界人士,會以粗口諧音,甚至黑社會標誌創作襯衣。當社會上有反對聲音時,部份創作人會以「創作自由」作擋箭牌。這些事件令人反思,到底藝術可否凌駕一切呢?

其實,香港社會的反對聲音充滿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中國藝術觀強調藝術的社會責任,藝術要「改善民心」,「移風易俗」,「鑒戒賢愚」,要有道德教化功效,要建立人倫、造福社會。藝術創作一旦展出,就再不是個人活動,它們與大眾息息相關,所以藝術作品應該有益世道人心。因此我們就會明白為何上述「另類創作」在港市場不大,反對聲音也多。凡屬自殘、色情、違法的作品,都有機會破壞社會秩序,有傷風化,令人不安,不能使「人民和睦」、「人民齊心」。

「有機自然觀」與環境保育

香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維港終日煙霧彌漫,部份外商甚至因為空氣污濁而不再留港工作。長年累月的填海工程污染海水,令中華白海豚及其他稀有物種數量減少。過份重視商業發展,不惜破壞昆蟲、候鳥的棲息地。這些問題是商人、內地政府的責任,同時也是我們的責任。

要改變這些情況,必須從人們心態著手,而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教導我們怎樣對待自然環境。

儒家思想有「仁人愛物」的觀念,人人皆要有「側隱之心」,不但要對身邊的人有情,還要推而廣之,關心、珍惜、愛護天地萬物。人們看見動物,「欲見其生生不息,不忍見其死亡」,自然會顧惜牠們。

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最偉大的地方,就是賜予萬物生命。人若對大自然有崇敬之情,就會欣賞、感激自然,珍惜生命,不會恣意破壞環境。過去西方工業革命抱著「為科學而科學」、「解剖自然」、「征服自然」等心態,只為生產,不顧一切,處處與自然作對。結果產生大量廢氣、有毒物質,破壞臭氧層,加速溫室效應。直至近年,英國空氣污染問題仍然嚴重,美國仍是世上排放廢氣之首,兩極冰川急速融化。近代中國為了趕上世界步伐,大力發展經濟工業,不斷建工廠,開墾土地,令廢氣、毒物快要「超英趕美」了。若情況持續下去,後果堪虞,這些問題必須改善。

除了感激、崇敬、欣賞自然外,人們還可以視自然為「有機體」。

中國傳統思想認為大自然不是任人宰割、解剖的死物,而是有生命的「有機體」。人們不斷破壞自然,自然必會「報復」。例如人類大量伐木,不住耕作,過度捕魚,污染海洋,就會令水土流失,空氣污濁,魚量大減,田地貧瘠。為免「觸怒」大自然,人類必須愛護環境。

人若對萬物有情,崇敬大自然,就不會為短暫經濟利益,耗盡天然資源,反而會與自然相融相合、達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從人倫關係、藝術創作、環境保護三個方面看來,中國傳統精神在現今社會仍然有重大意義。以「人情」、「社會責任」以及「感激自然」為核心的傳統價值觀,讓我們能夠更全面思考當代問題,甚至成為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石,一切只在乎我們懂不懂靈活善用。希望我們能保存歷代的「集體智慧」,不要使中國傳統變為「集體回憶」,做個「真正的」中國人。

(本文原為2008年 城大 中國文化中心 中國文化反思徵文比賽 的稿件,現已落選,原文刊出。)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