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靜宓花園的涼亭

文藝作品、生活小品、給自己的小提示,回憶的盒子

2007年9月4日星期二

屹立在城大對面的浸大

從城大步行去浸大,大約要十五分鐘。 浸大有三個區域—善衡校園、逸夫校園和浸會大學道校園。 城大與浸大同處一區,這兩所大學有甚麼分別呢?

善衝校園的高度

甫踏進浸大的善衝校園,我就覺得浸大實在高得可畏。在入口處往上看,我的頭轉了近九十度角,才看見那裡的頂部--一個鐵製天幕。無數鐵枝在天上縱橫交錯,織出一個令人生畏的空間感來。我記得在我年幼時這種天幕非常流行,不過現在已不多見了。高高的樓底,兩行直上的樓梯,加上從上面垂吊下來的長條植物,勾晝出大學的高度。大學與中學的分別本來不就是如此嗎? 上了兩道扶手電梯,有一間恆生銀行,看上去和城大的也沒有甚麼分別。

恆生外就是蒙民偉廣場,從那再往上走是一條很寬的樓梯(這裡的樓梯可真多!)。我來到六樓的平台。在平台往上望,有很多很多層樓,高得很,與正門一樣,頂部同樣是有天幕覆蓋。不過這個天幕是帆型的。
兩年前我曾來這裡的禮拜堂參加婚禮,經過此處時,看到善衡校園的高度,曾以為所有大學也是這樣高的。現在才發現不同大學有不同的設計特色。

禮拜堂與大學會堂

城大有大學會堂嗎? 當然有,在canteen內的陳大河就是了而惠卿劇院也有演出的功能。不過城大的大學會堂是大隱隱於市的,外貌並不突出,也就算有外人來到了也不易認出。浸大的大學會堂就剛好不同,漏斗形的它與其他大樓很不同,加上門口有兩行樓梯,很有會堂的氣派,頗grand的。
在會堂的對面是一所基督教的禮拜堂,它有個波浪式的蓋,其上有個雪白的十字架。禮拜堂的外牆有一行行的十字架型的洞,一行長一行短的鋪滿了整個牆,配上一張長木椅,挺有意思的,不知道有沒有人坐在這裡緊合雙手誠心祈禱呢?

環保
看完善衡校園,我打算去逸夫。在離開時,我發現剛才行過的電樓梯有自動感應節電功能,它只在有人使用時才開啟,用完後就自動關掉。真神奇!不知道城大的電梯可不可以做到這個?
此外,在入口處其實有一個嘖水池,水濺的聲音把門外窩打老道嘈雜的車聲都遮蓋了。水池既美觀又實用,一舉兩得。
逸夫與善衡是分開的,在善衡行一個L彎就是了。逸夫是浸大的代表樓,電視台採訪時常用那大樓作背景的。杏色的大樓和透明綠的頂蓋,在日陽的照射下特別明亮,玻璃窗閃著眩光。
逸夫樓的入口處有個環保回收箱,計設饒富心思。一般回收筒像個垃圾筒,城大的是鐵箱,但浸大的是一朵花,花蕊有一隻蜜蜂,取其諧音,象徵作個「浸會大學的環保先鋒」,真是有趣。五個花瓣是回收箱,除了平常見到的廢紙、鋁罐、膠樽外,還有油墨盒和碳紛盒,想得也很周到,若加上回收電池的箱就更好了。我們一年不知丟了幾多油墨盒和電池,回收的設施又缺乏難找,有時想環保也不曉得當怎麼辦。

陽光校園

走進逸夫校園已近黃昏了,我穿過了大堂,經過七層高的圖書館,一直往前走。沿途看見遠方的夕陽從一切空隙中跑進校園,又有涼風吹過。浸大同學可能不以為然,但對我這個城大人來說,這是挺新鮮的。城大像個商場,終年開著冷氣,四季變化並不明顯,連自然風也吹不進來。若我長期待在二樓電腦室,三樓圖書館,四樓桌椅區溫書,可能連外面的陰晴、天氣也不知道。不過校方似乎也注意到此,已經想盡辦法將陽光引進校園,例如在五樓建空中花園,並用玻璃窗當牆,使走廊充滿陽光,又在四樓的各休息區上設置玻璃頂蓋,讓陽光透進來。
在逸夫大樓的盡頭往下走有塊神祕的小空地,有長木椅供同學休息,椅上有個綠白相間的幕。我聯想到城大的空中花園與這片小空地也為同學們休息用,但沒有提供木椅子給人坐,同學們只能住在栽種樹木的花曹邊的石壆。不知是否因為如此,一直以來用空中花園的人也不多。雖然城內人只要推開一扇門就能出去空中花園,但我只在午飯時間見過有人在空中花園吃飯、在打電話和慢步,其餘時間也不見有人會去。如果校方可以在每個空中小花園加設一兩張可以隨意搬動的長椅子,讓同學可以在空中花園坐下讀書、看園景就好了。

我們的運動場

城大有運動場嗎? 我在城大讀書己經一年了,除了知道有Sports Complex 和一個籃球場外,也沒有見過其他體育設施。
我在浸大看見一個標準田徑場,就在逸夫校園的旁邊。當我正在思量著為何城大沒有田徑場時,我看到眼前的這個球場竟有三所大學的標誌—就是浸大、城大和理大的校徽! 原來這個田徑場是三校聯用的。我忽然記起以前聽別人說過這事,只是我當時不以為然而已。
我走到了田徑場的外圍,在田徑場外有塊時間表的板,方格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三所大學的使用時間。
由於要在內拍攝要查證登記,我沒有進去,只是上了觀眾席,從左至右細看我們的運動場—赤紅色的跑道,翠綠的草地,並在田徑場後面的籃球場。一切也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