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靜宓花園的涼亭

文藝作品、生活小品、給自己的小提示,回憶的盒子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John Locke 約翰洛克

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在世界文明史課。

他說,資本主義之所以掘起,是因為清教徒積財寶在天,所以開始在地上投資。

聽到這樣的言論,我覺得很沒意思,但學術界的人就是這樣引用他的話,真在無奈,

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約翰洛克是清教徒、神學家,寫過很多宗教著作,不過學術界很少這樣介紹他,我從來都不發覺。

聽說他的理論後來被人用來證明唯物主義了,他自己卻是清教徒,絕對相信聖經,真是非常奇怪。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28-4-2010_靈修筆記

約16章


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v.1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v.7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v. 12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v.33

在最後的晚餐,耶穌告訴了門徒許多許多的道理,幸好約翰把這些道理記錄下來,不然,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耶穌多麼愛我們。祂知道我們在世上有苦難,知道我們內裡有十萬個不明白,知道我們擔心在世界跟隨祂有很多難處,所以祂特別應許給我們有平安,又差保惠師來指教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使我們在危難中不至跌倒,使我們在困苦中回想起天上的父多麼看顧人。

這就是我們的父,是愛我們的主耶穌,我還未夠認識祂的深情。

事實的全部_1

"Telling half of truth is no better than telling a lie."

事先稱明,這篇只是感想,不是甚麼論證,自從離開辯論隊後,我不想再證明甚麼,只想說說一己的感想。

一直以來聽回來的,都以為Charles Dawin, John Locke, Thomas Henry Huxley, Rene Descartes是科學、政治、哲學界反對神的大人物,但近日福音隊的拍檔對我說,很多時他們本身並不那麼反基督教,甚至部份本身是基督徒、清教徒、天主教徒,只是後人誤會或利用了他們的觀點。所以,今天去了維基百科,初步認識一下這些人的生平。

 Charles Dawin(達爾文),博物學家,曾從事地層與生物研究。個人認為他最大的貢獻,是破了前人Lamarck的學說,反對「短頸鹿不斷伸長條頸就變長頸鹿」,建立「天然選擇理論」,認為「世界上本來有短頸鹿又有長頭鹿,但短頸鹿生得太矮食,唔到樹葉,所以死光了,只餘下長頸鹿。」這是個很有趣的想法,我以前以為他一生高調反對宗教,但原來他曾說讀劍橋大學基督學院,在神學上曾表現不錯,也愛讀論證神存在的《目的論證明》(雖然後期有懷疑),有時會引述聖經作道德權威。

這樣說,是不是等於他是好基督徒呢? 當然不代表甚麼。他去讀神學是出自他自己還是父親的意思? 我猜還是父親的意思。但是到目前為止,我看不見他有大力反對宗教或專門挑戰基督徒等行為,他只是按自己所觀察的發表他的理論而己,而這些理論在我而言,是「可能的解釋」(possible answers)而不是「絕對的答案」(absolute answers)。而且,由始至終整套理論都不是研究萬物起初是否神創造的問題,只是說從萬物的特性猜想牠們有共同的祖先,可以說,「從猿到人」的概念是錯的,記得在會考時答生物題也答過「演化論」只認為「人與猿有共同的祖先」而己。是故《物種起源》不是說生命是從何而來,而是說我們今日看見的生物為何會是這些樣子,鳥有不同咀是因為他們吃果子不同的天然選擇,例如蜂鳥的嘴適合吃花蜜,所以牠們能存活,其他鳥如果能不同別的食物吃,嘴巴又太大不能吃花蜜,就會絕種。

可是,從小到大,我還是常常從好些報紙Yahoo news, 電視綜藝節目,大眾化科普節目裡聽見「從猿到人」的道理,父親從小也是這樣的教導,並認為是公認的科學。其實他心目中的「演化觀」,既不合達爾文的理論,也不合後來的新達爾文理論,只可算是人云亦云的「口號」。所以,現在每次當我看見yahoo news有甚麼「黑猩猩與人行為、身體構結非常相似」之類的言論,我都會仔細看看作者(我相信是文科寫手)有沒有犯上這個毛病。由文科人執筆的中文報紙寫科普文章,我不會全部信的,因為有些概念他們自己未必會明,而棄理從文的我會特別留意。

所以親愛的達爾文先生,誤會了你那麼久,真對不起,雖然你可能星期日沒有上教會,又可能信心曾有動搖,又可能不很虔誠,不是信徒的好榜樣,我甚至連你有沒有把新舊約都讀過一次弄明白也不知道。但是,畢竟我們也不能由此就當你是專門反對宗教,專好問難的「反基督教大聯盟」成員,畢竟你沒有說過自己是啊!

「我感恩到如今我都沒有淪落為無神論者。」
--達爾文,意引自唐崇榮國際佈道團福音單張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次經蘇珊拿傳

這是附在但以理書後的補篇,只有一章。

起初以為是甚麼離經背道的書卷,但看完一次後發覺不是。正如俄利根等古教父所言,這卷雖然得不對100%證實,也有人反對它,但很有教育義意,故事如下。

話說有一個女人名叫蘇珊拿,已經結了婚,容貌俊美,有兩個好色的長老看中了她,心中起了邪念,又偷偷看,又偷偷望,想與她單獨在一起,又想勾引她。

這蘇珊拿是正直敬畏神的人,她不從長老的勾引,大聲叫救命,但那兩個壞長老反過來,借用「兩個人的見證」詆毀她,說她跟別人在樹下有染,男子已經走了,而蘇珊拿就被捉過正著。

正當蘇珊拿要被眾民治死的時候,但以理現身,他很有智慧地分別叫那兩個長老來,問他們蘇珊拿在甚麼樹下跟別人有染。兩個長老回答的樹名不同,但以理肯定他們說謊,治死了二人。

這個故事很有道德教育意義,可以警告人「不可為自己肉體安排放縱情慾」(羅13),不要看,不要望,不要單獨在一起,要逃避少年的私慾(提後2:22),怪不得古教父們會喜歡這部著作。

話雖如此,卻不表示這卷應放入正典。因為文中用了雙關語(puns),兩個長老回答的樹名與他們的刑罰相應的文字,schinos (乳香樹) and schizo(神要將你砍成兩斷); prinos (樟樹) and prio (神要將你鋸成數塊),只會在希臘文出現,這就和但以理的巴比倫年代所用的亞蘭文或希伯來文不同,故歷代以來都有人質疑是否應放入正典之內。既然正典要為大眾認可(大公性),這卷豐有德育意味的附錄只可挑剔出正典,古教父認為只能用於個人修養,不適合引申教義。

在現代翻譯理論看來,可不可以說,原本蘇珊拿傳寫的是希伯來文或亞蘭文,而翻譯成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時換了例呢? 但那時的人對聖經那麼嚴緊,我看可以換例的機會十分渺茫,誰人換例,結局可能是死刑,因為會被認為更改神的經書,這是不可能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章次經根來看不出有甚麼教義,我也只當認識猶大文化讀讀罷了。

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

克萊蒙經目

成書於公元六世紀,這經目很特別,竟注明總行數! 後人想在已有福音書裡加上一兩節就會無所遁形,真有智慧!

四福音書
馬太福音,2600行
約翰福音,2000行
馬可福音,1600行
路加福音,2900行

保羅書信
羅馬書,1040行
哥林多前書 1060行
哥林多後書,70行 (不是我打錯,可能是經目抄錯)
加拉太書,350行
以弗所書,375行
提摩太前書,208行
提摩太後書,289行
提多書,140行
歌羅西書,251行
腓利門書,50行
----------
致彼得前書,200行
致彼得後書,140行
雅各書,220行
約翰一書,220行
約翰二書,20行
約翰三書,20行
猶大書,60行
----------巴拿巴書信,850行
約翰啟示錄,1200行
使徒行傳,2600行
----------黑馬牧人書,4000行
----------保羅行傳,3560行
----------彼得啟示錄,270行

將彼前後寫成致彼得前後應為手文之誤,巴拿巴書信、黑馬牧人書、保羅行傳、彼得啟示錄前面有破折號可能表明他們的「正典性」仍未得到肯定。

出處繼續是聖經正典,布魯斯。

以哥念的安非羅西(Amphilochius of Iconium)

公元四世紀的主教也列過格律式經目:

「但你們特別需要得知的一點
是合宜的: 並不是每卷書都可靠,
即使它們獲得聖潔的經書名稱。
因為時時會有托名經書出現,
其中一些是真理話語的中介或鄰居,
正如人們這樣認為,
而其他書卷以假亂真,全然不可靠,
像仿造和以假亂真的錢幣一樣,
在上面刻有國王的簽字,
但它們的材料卻低級假冒。
因為這個原因,我要向你們逐卷說說神默示的經書,
以便於你們能清楚明白。
......
遂到我來陳明新約經書的時候了。
只接受四位福音書作者:
馬太,接著是馬可,路加排在第三
之外還要算上約翰,論時間
排在第四,但論其崇高的教義卻為第一,
我恰當地稱他為雷的兒子
仔用神的話講說得最大聲。
還要接受路加的第二部經書,
即普世使徒們的《使徒行傳》。
其下就要加上所揀選的器皿,
外邦人的信使,即使徒保羅,
他用智慧向教會寫信,
有十四封經書: 一封寫給羅馬,
必須加上兩封寫給哥林多的書信,
一封寫給加拉太,一封寫給以弗所,
其後,一封寫給腓立比; 然後一封寫給
歌羅西,兩封寫給帖撒羅尼迦,
兩封寫給提摩太,給提多和腓利門各寫一封,
並寫了一封書信給希伯來人。
但有人說寫給希伯來人的書信以假亂真;
他們說得不好,因為它的恩典是真實的。
到這裡為止,還有甚麼呢? 關於大公書信,
有些人說有七封,其他人說只有三封可以接受:
一封歸於雅各,
一封歸於彼得,一封歸於約翰。
有些人接受約翰的三封書信,
另外還有彼得的第二封,以及第七封猶大的書信。
再又,約翰啟示錄,
有些人將其算入,但大多數人
說它以假亂真。這是無誤的正典,
為神所默示的經書。」

你且看古教父的描述多詳細! 並且,他是多麼誠實,明說信徒對大公書信有爭議,看來是關於約翰二、三書、彼後和猶大書。他又提及大多數人認為約翰啟示錄不屬正典。

Textus Receptus的意思是「信徒普遍認受」,因為那時有書卷還未十份確定是出自使徒之手,所以他們可能對約二、三、彼後、猶大書有點保留。這樣嚴謹的態度是非常可取的,寧可放棄有可能是真品的作品,都不願意偽品進入正典裡。

至於當時為何會對上述經卷有保留,歸納如下:
有人認為約二、三署名「作長老的約翰」,與不署名的《約翰一書》風格不同。
有人認為彼後的希臘文筆與彼前的不同,懷疑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
有人對猶大書引舊約次經頗有意見。
啟示錄沒有明言那個約翰是使徒,可能他是長老約翰。如果只是長老不是使徒,可能失了「使徒性」的正典入門條件。(最多只有默示性或先知性)

已經一千五百多年了,如果我們今日重審新約正典,未知有沒有足夠證據確定上述經卷是出於使徒不是? 如果可以找到更多的古文獻就好了,不用猜度。

納西盎的格列高利Gregory Nazianzen

他寫詔一份格律式經目,提到《真正默示的經書》,如下:

現在列舉有新奧秘的經書:
馬太記載基督為希伯來人所做的奇妙工作,
馬可在意大利,路加在亞該亞。
約翰,訪問過天堂,是所有人的偉大信使。
接著是有智慧的使徒們的使徒行傳,
加上保羅的十四封書信,
加上七封大公書信,其中一封屬於雅各,
二封歸於彼得,又有三封歸於約翰,
而第七封是猶大的,在這裡你們擁有所有經書。
任合在這些經書之外的就不算在真作之中。

出處還是聖經正典。

耶路撒冷的西里爾

死於386年,他的一句說話很有意思:

「要勤力從教會學習甚麼是舊約經卷,甚麼是新約經卷。但是不要閱讀任何次經著作,因為如果你不認識普世公認的經書,那麼為甚麼要使自己徒然關心受爭議的書卷呢?」

這句說話簡直一矢中的! 所謂「正典」? 就是經過多重檢訂,為大眾普遍接受,抄本最多,譯本最多,最信得過,最有保證的真品! 至於其他,或許有參考之處,或許再有考古證據幾十年後可作正典看,但到現時還是受爭議的書卷。不是不准看,只是意義不大。

以我的主日學學生為例,連穩定每日靈修都做不好,正典66卷都覺得「多到讀唔曬」,根基又不穩故,解經又未到家(其實我自己亦同樣),為何偏要花時間精神看「旁經」「次經」呢? 行有餘力,讀完66卷起碼兩三次才算吧。

西里爾還有別的話值得一記

「關於新約,只有四福音書,其他都是偽經并有害的書卷。(摩尼教徒寫了多馬福音,用清香的「福音」名義敗壞頭腦簡單之人的靈魂。) 還要接受有關十二使徒的《使徒行傳》,此外加上七封由雅各、彼得、約翰和猶大所寫的大公書信。然後接受保羅的十四書信,即使徒們最後一部作品,作為全部經卷的封印。讓其餘所有書卷都分列在次等水平上吧。至於不可放在教會裡誦讀的書卷,甚至不要獨自閱讀它們,正如你們已經聽我說過的。」

亞歷山大的主教亞他納修

他有論及新約的範圍:
「再次,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列出新約經卷的名稱,它們列在下面:
四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約翰
然後在這些經卷之後有使徒行傳和七封使徒的所謂大公書信,列在下面: 一封雅各的書信、兩封彼得的書信、三封約翰的書信,其後有一封猶大的書信。

接著這些書舍之後是十四封使徒保羅的書信,以如下次序寫成: 首先是羅馬書、其次是哥林多前後,再其後是加拉太書、接著是以弗所書,然後是腓立比書,再後是歌羅西書,帖撒羅尼加前後以及希伯來書。接下來的是提犘太前後、提多書、以及最後的腓利門書。

此外,還有約翰啟示錄。

這些經書都是救思的泉源,所以飢渴的人可以用它們裡面的神諭得著飽足。只是在這些經書中才有傳揚好消息的真宗教的教導。無人能對這些經書增加甚麼或從中刪除甚麼。因為關於這些經書,我們的主駁斥過撒都該人,他說,你們錯了,因為你們不明白經書。他斥責過猶太人,說你們查考經書...為我作見證的就是它們。

但是,為了更加準確起見,我必需加上這句話,如我所寫的那樣,在這些經書之外還有其他書卷,它們確實不列入正典中,但從教父時代起指定為閱讀材料,用於初入我們隊伍典希望在真宗教的話語上得到教導的人。這些書卷有所謂的使徒教導和黑馬牧人書。但只在教會誦讀,這就不用提及偽經作品了。他們是異端們的創造,根據他們自己的心願寫成,并毫無根據地給它們指定和添加日期。結果,當把它們當作古代作品時,它們會有讓頭腦簡單的人偏離正道的借口。」

由此可見,他絕對反對偽經,但《十二使徒遺訓》和《黑馬牧人書》,即使並非正典,他還是覺得有教育意義,有益閱讀。



資料同是取自《聖經正典》,看到這裡讓我放心一點,原來,即使有些經卷不列入正典,並不是因為它們與正典所記相違,只是因為未得普遍承認/ 不是出於使徒之手,古教父當作屬靈作品,類似我們今日的基督教書籍,陶恕、王明道、陳終道那些。除了聖經外,我們今日會看基督教書籍,但這些書籍並非權威,聖經才是權威,我認為這個是好做法。

古教父優西比烏

死於公元四世紀前半葉,是巴勒斯坦的該撒利亞主教,主要作品是《教會史》,追溯了從耶穌時代到君士坦丁宣佈基督教合法地位期內的基督教發展史,資料源自該撒利亞大教會圖書館,可追到俄利根時代,用引了很多現已失傳的古教父著作。優西比烏與第一次尼西亞會議有關。

他將流行各處教會的新約著作分為三類:
普世公認書卷、受爭議書卷,亂真書卷

「首先,應該列出聖潔的四卷一組的《福音書》。接續其後的是《使徒行傳》。在此後面應該歸為保羅書信。其次,在它們後面就應該認可所謂的約翰的第一封書信,同樣認可彼得的第一封書信。除了這些之外,若是正確的話,必須列出《約翰啟示錄》。」

「屢受爭議,但為大多數人認可的書卷,就是所謂的《雅各書》、《猶大書》、《彼得後書》、以及所謂的《約翰二、三書》。這些書卷可能由福音書作者所寫,也可能出自其他同名同姓的人之手。」

「在亂真書卷有,應該歸入其中的有《保羅行傳》、所謂的《黑馬牧人書》、所謂的《彼得啟示錄》、所謂的《巴拿巴書信》和所謂的《使徒教導》,而且如我所說的那樣,若是正確的話,還有《約翰啟示錄》。如我所說的那樣,因為有些人拒絕接受它,而其他人則把它算在公認書卷裡。有些人還在經目中列入《希伯來人福音》,而對它特別感興趣的就是接受基督信仰的希伯來人。」

「由異端托使徒之名發表出來,它們包括福音書、譬如,假托彼得、多馬和馬提亞以及其他一些人的福音書或行傳; 譬如,假托安德烈和約翰以及其他使徒的行傳。所有這些作品都不值得引徵到教會統緒的任何人的著作之中。的確,它們的言辭極不同使徒的風格,而它們的內容觀點和策略都盡可能與真正的正統不相協調,并清楚地表明這些都是異端的臆造之物。因此,它們甚至不會算在亂真經書中,而必須把它們當作完全的錯誤和不敬虔而避開。」

優西比烏批評《彼得福音》含幻影論思想,認為耶穌的身體不是真人,只是幻影。大家要注意,這個違反約翰一書所言「若有靈不承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就不是出自基督的」,所以,他批評得好!

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古教父: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

與特土良同期,主張較為開放,大量引用次經,計有埃及人福音、巴拿巴書信、彼得啟示錄、希伯來人福音、革利免書信、十二使徒遺訓、黑馬牧人書、彼得的宣講、馬提亞傳統Traditions of Matthias、西卜林神諭集Sibylline Oracles、未正典化的耶穌語錄。

革利免沒有重視「正典」不「正典」的問題。

革利免的幸存著作有
《勸勉希臘人》Protrepticus/ Exhortation(勸勉希臘人接受基督教信仰)
《導師》Pedagogue(關於基督徒倫理和行為)
《論富人得救》(馬可福音10:17-31闡述)
《先知經書摘要》Extracts from the Prophetic Scriptures
《雜錦文集》Miscellanies
《網要》Outlines

在網要中,他曾這樣寫道:
「首先寫成的福音書包含有家譜,低是馬可福音按照如下方式成型: 彼得在羅馬城公開講道,并因聖靈而講說福音。然後,在場的有許多人,懇求馬可,以成文記錄寫下他已說過的一切話; 馬可長期陪伴在彼得身邊,并記得他所說的一切事情。馬可這樣做了,并把他的福音書與要求他這樣做的人分享。當彼得知道這事時,他既沒有權力禁上,也沒有高度讚賞。但是,約翰是最後一位使徒,意識到有形體的事實已在其他福音書陳述出來,他就服從朋友們的勸勉,在聖經的帶領下寫出一部屬靈的福音書。」

資料源自聖經正典,布魯斯著,劉平、劉友古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古教父愛任紐的見證

愛任紐Irenaeus,公元二世紀人,里昂主教,年輕曾接觸約翰和其他親見主的人,有兩部作品幸存:
《駁斥異端》Against Heresies,共五卷,反駁假知識洛斯底主義
《使徒教訓的闡明》Demonstration of the Apostolic Preaching

在《駁斥異端》有如此一段文字,原稿現已軼失,但引錄在公元四世紀優西比烏的《教會史》裡:

「馬太在希借來人中間公開出版一部福音書,還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寫成,正值彼得和保羅都在羅馬宣講福音、創立教會之時。他們死後,彼得的門徒和傳譯者馬可,接著寫下彼得傳講的內容并傳與我們。保羅的追隨者路加,也用一卷記下保羅所傳的福音。然後,主的門徒約翰,在亞細亞以弗所生活時,依靠自己的記憶,寫出他的福音書。」

這是教會傳說的起源之一。

新約非正典名單

1 Andrew, Acts of 安德烈行傳

2 Apostolic COnstitutions
使徒憲典

3Barnabas, Letter of
巴拿巴書信

4 Barsilides, Gospel according to
巴西里得福音

5 Corinthians, Third Epistle to
哥林多三書

6 Diatessaron
四福音合參 (將四福音接時序、主題重新拼貼而成)

7 Didache
十二使徒遺訓

8 Epistle of the Apostles
使徒書信

9 Hebrews, Gospel according to
希伯來人福音

10 Hermas, Shepherd of
黑馬牧人書

11 James, Apocryphon of
雅各藏經

12 Acts of John
約翰行傳

13 John, Apocryphon of
約翰藏經

14 Laodiceans, Epistle to
老底嘉書信

15 Leucian Acts
留斯行傳

16 Mark, Secret Gospel of
馬可秘傳福音

17 Matthias, Gospel of
馬提亞福音

18 Memoirs of apostles
使徒回憶錄

19 Paul, Acts of
保羅行傳

20 Peter, Acts of
彼得行傳

21 Peter, Apocalypse of
彼得啟示錄

22 Peter, Gospel of
彼得福音

23 Peter, Judgment of
彼得的審判

24 Peter, Preaching of
彼得的宣講

25 Apostles, Teaching of the
使徒教導

26 Thomas, Acts of
多馬行傳

27 Thomas, Gospel of
多馬福音

28 Twelve, Gospel of the
十二使徒福音

可能還有其他

資料取自
聖經正典The Canon of Scripture
布魯斯 (F. F. Bruce)著
劉平、劉友古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9 月第一版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與新約正典確立的關係

無論是維基百科、是地球深度行,是啟導本,我都找不到兩者有何關係。

維基百科對於此書與歷史的關係如下:

「在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中,對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產生負面影響。透過小說人物李伊·提賓爵士(Sir Leigh Teabing)與蘇菲·納佛(Sohpie Neveu)的關鍵對話,該小說聲稱:「直到那時,耶穌被他的跟隨者認為是一個人的先知…一個偉大而有力量的人,但也就是一個人。他的「神的兒子」的建立是由尼西亞公會議正式提議和表決的。」小說聲稱耶穌的神性是尼西亞公會議的表決結果,而是「相對來說,一個接近的投票結果。當中也提及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和影響是次投票,以穩定其權力。」


現實中,多數歷史學家接受的觀點是,君士坦丁一世的確召集了尼西米會議來澄清有關耶穌的一些不同觀點,但在大會裡沒有任何的投票表決。有的只是一些討論來形成《尼西亞信經》,然後由幾百名與會者簽名,除了只有兩人沒有簽以外,所有的人都簽了名。而圍繞該段歷史所產生的爭議卻湧現在一些書籍、電視紀錄片和教會聲明等。」

上述資料可信度有幾高,我不知道,只知道英文的維基詳盡得多,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請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_Testament_apocrypha
 
 
我也想知道到底當時開會開了些甚麼,有沒有第一手資料。
 
不過,要討論基督是普通人、大先知、小先知、抑或是神的兒子,根本不用理尼西亞會議開會的結果,我們自己看四福音不就夠了嗎?
 
四福音我看過很多次了,耶穌多次明言自己是神的兒子,他身邊的人也是這樣認為,但當然有很多不信的人。
 
施洗約翰見證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而且耶穌比施洗約翰還大,他要替耶穌提鞋都不配。
 
施洗約翰的門徒問「那要來的是你嗎?」耶穌說他行了很多神跡,正如舊約所說的,等同回答了「我就係那應許要來的」。(太11:3)
 
少年耶穌留在聖殿談道,說自己「當留在天父家裡」,連父母約瑟、馬利亞擔心也沒有理; 要麼就認為耶穌不對父母無禮,不然,就是他認為自己比父母還要大。(路2)
 
耶穌母親馬利亞在迦拿婚宴吩咐耶穌做事,耶穌反說母親我與你有甚麼相干; 要麼就認為耶穌無禮貌,不然,他就是表明自己高於母親馬利亞。(約2)
 
詩23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約10說,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人捨命。
 
耶穌潔淨聖殿,把做買賣的人趕出,宗教人士問他憑甚麼這樣做,他的回應是,施洗約翰的權柄從天上來,他的權柄也從天上來。
 
彼得認信「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讚他說得不錯。
 
被醫好的瞎子問耶穌,誰是神的兒子,可以信祂呢。耶穌說,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祂。瞎子說,主啊,我信,就拜耶穌,耶穌沒有說祂受不起。 約9:37
 
當人拜使徒彼得時,他說他只是個僕人,「受唔起」; 當使徒約翰拜天使時,天使說我同你都係僕人,你當敬拜神。但當人拜耶穌,說祂是神的兒子,是基督,他從沒有拒絕,祂受得起!!
 
可14:61,耶穌受審時,大祭司問他,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 你知道耶穌如何回答嗎? 耶穌說,我是,並且人必看見他從,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雲降臨。結果,大祭司氣到不得了,說耶穌自稱是神的兒子,犯了僭越的罪,其罪當死。

耶穌是因為自認自己是神的兒子才被大祭司推去釘十字架的,公元100年完成的四福音早已記錄,且被以下古教父(Early Christian Fathers)所寫的書信引用過很多次,怎會到公元325年才決定「耶穌是不是神」,新約正典又怎會在在325年投票編輯而成??
 
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 (AD 100-165),引用福音書268次
坡旅甲門生愛任紐 Irenaeus (AD 140-203),引用福音書1, 038次
特土良 Tertullian (AD 160-220),引用福音書3,822次
俄利根 Origen(AD 185-254),引用福音書9,231次 (引用鐵證待判)
 
古教父引用福音書,常說「經上記着說」,地位等同舊約正典。假若當見過耶穌的第一代門徒在公元100年左右全都死清光,他們的門生、教會的領袖(古教父),立即就引用他們的著作,還引到同舊約聖經同等地位,根本無需要到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才編聖經27卷。
 
即是說,某個翻譯老師和星期五碰到的那男人,甚或是達文西密碼的作者,一開始就引我往錯誤的方向思想,讓我以為大公會議與新約正典有關,誰知我查的網上維基中英版、鐵證待判,聖經正典、啟導本,一向都沒有說過兩者有任何關係。而且找了那麼久,我連尼西亞會議的會議紀錄都未有找到,只知道大概的參與人數。
 
老師還提到耶柔米(Jerome)的武加大譯本(Vulgate),說新約正典數目從那裡來,又說當中有很多dirty politics,但中英維基說是在公元382-405年翻譯的。但其實在Vulgate開始翻譯前早已有新約正典存在,還大量被古教父引用,耶柔米做的只是重譯,在他之前二百年新約27卷已被古教父當作正典用,所以,Vulgate與正典確立並無關係。
 
總括而言,正典問題與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以及Vulgate重譯並無關係,我是被人誤導了才開始了這個研究。
 
有點感慨,為何我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找兩者的關係呢? 又為何要花費家人八萬大元聽一些既不準確,又可在網上隨時找到的資料呢? 難道碩士之用,真是「教是在乎不教」? 這就是文科人的結局? 俾錢買沙紙??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確立新約正典27卷是因為羅馬帝國衰亡嗎?

看了一次維基百科,簡化資料如下

羅馬帝國,始於公元前27年,於公元395年分裂成東西羅馬。

西羅馬於公元476年亡,宣佈效忠東羅馬。東羅馬於1453年被土耳其帝國所滅.

歷史與基督教有關的重要事件:
公元131年,羅馬王哈德良禁止猶太人行割禮,禁止守安息日,禁止宣傳猶太律法,並殺58萬猶太人。

公元305年,君士坦丁一世即位。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統一西方。
公元313年,頒佈米蘭敕令,宣佈基督教合法。
公元325年,召開尼西亞會議,確立基督教教義,訂尼西亞信經,與亞流主義反對。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受洗。

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

結論: 開尼西亞會議,「確立」新約正典,與羅馬衰亡無關,西羅馬要100年之後才滅亡。

不過話說回來,新約正典應該包括甚麼,君士坦丁和尼西亞會議都無權決定。正典的權威來自使徒,使徒的權柄來自上帝,幾個人認可不認可對甚麼是「正典」並無影響。

給1046

耶和華如此說

你幼年的恩愛,婚姻的愛情,

你怎樣在曠野,

在未曾耕種之地跟隨我,

我都記得。

那時以色列歸耶和華為聖,

作為土產初熟的果子。

尋問

主啊,我不明白

近日傳福音的時候,我更不明白

為何耶穌要說話抵擋當世代的人?

為何要潔淨聖殿? 少說一句話不是叫你更少逼迫嗎?

耶利米也是如此,神吩咐他說投降的話

以致人都恨他,這是甚麼緣故呢?

主啊,是我還未夠認識你嗎? 還是他們不認識你呢?

那男人說,全能的上帝殺的人比希比毛還要多

若上帝你是全能的,為何不造出不犯罪的人類?

為何一次洪水滅世,所留的八個人還是犯罪

你手裡的工作,不是反映你自己的榮耀嗎?

天榮耀你,世界萬物也彰顯你的名

為何獨獨是人類,卻常常「當機」呢?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 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樣不好的事」

我知道,我還未看見

「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為大哉、奇哉

萬世之王啊,你的道途義哉、誠哉!

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

因為獨有你是聖的,

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

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

因為至高者的命令,同樣適用於神自己身上

他不能

他不能背乎自己

他不可以不義

他不會犯罪」

主啊,天下的神祗誰能像你?

透過耶穌基督,人可以直接到你跟前來

求問你,問世事為何不公

可以與你對話 可以與你哭訴

如同耶利米 又如果摩西 如果小先知

我來到你的腳前,求問你的答覆

我要進到你的殿門,讓我聽你如何回應

使我裡頭不明白的靈,可以滿足

這個權利,惟有兒女

惟有兒女,才有權這樣發問

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問與答_5

問: 信耶穌是關於永生來生的事,好像不太實際。

答: 我相信,知道來生有審判,對我們今日行事為人,在地球上應該做甚麼,甚麼事有意義,甚麼沒有意義,有很大關係。

因為知道來生有審判,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都要顧後果,不可亂來。因為知道只有愛是永存,所以今日信徒不追求功名利祿,反而想做一些能幫助別人的事。我的教會社工、教師、護士特別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但商界的肢體真的很缺乏)。因為知道「知識高只會令人自高自大,唯愛心能造就人」,所以我們求的不是學位、學識,而是怎樣用我所學服侍社會,服務人群。

如果不是耶穌的思典與能力,高考我就死了,根本沒有機會進大學,即使進大學也只會頹三年,認識我的人會知道背後原因。我對中國近代史、西方歷史、古文明歷史的興趣來自聖經。若不是因為起初神創造天地,我不會對生物科學那麼著迷。若不是欣賞神給人類文字創作的能力,不會常常讀那些沒有人讀的文學作品,不會愛看張曉風的四十多本著作,胡燕青二十多本詩集散文,不會著重情理兼備的余非,這些就不會對經典文學有那麼大興趣,也不會像現在那麼愛寫作,而且常常有新的題目想寫。

如果不是耶穌,我不會幾乎次次補習加時不收費,不會去讀書會幫手,不會積極投入城大課外活動,暑期實習不會天天早到遲放,也不會寫卡鼓勵人。當然,我知道當今一定有「聖人」,即使不信耶穌也可以不斷行善積德,不為名不為利,白白做苦苦幹實事,但那個是強者,絕不是我,我原不是這樣的人,只是蒙神的恩才成。

所以,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應該受聖經影響,學習、事業、戀愛、家庭、生活如是。若有人自稱是基督徒,生活卻無一方面與聖經教訓或耶穌榜樣相乎,連羅素都不會承認這人是基督徒,連世俗思想家的標準都未到,更不用說聖經對於基督徒的標準,甚麼死己背十架犧牲亦完全沾不上邊。

信耶穌,是很實際的,而且實際得可怕,怕是有很多人因此退去,不再追隨耶穌。

問與答_4

問: 為何信古教父的見證? 為何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不同教父有不同立場解釋?

答: 這個其實是root question,不能回答,不能再拆解下去,建議讀者先看一看古教父說了些甚麼,才決定相信與否。在我而言,除非我有很重大的證據證明證人不可信,證人的人格有問題,證人是個大騙子,或證人是個罪犯,否則,我接受疑點利益歸於「被告」,亦會接受見證人的證供。而且,古教父們用自己的生命見證所傳所信的道理,至死不渝,他們無權無勢,從來不叫人跟隨自己,只叫人跟隨他們的使徒師父(如約翰),他們的書信手稿從沒有被當成正典權威著作,他們亦沒有稱自己寫的是聖經,只是叫人看看新約怎樣說,使徒約翰彼得怎樣說,這樣的人在我眼中不是弄權的人,也不是叫人崇拜自己,只叫人返回新約聖經,以新約作最終權威,我看不出他們有罪之處,亦看不出有教會黑箱作業。你不信他們對聖經的解釋嗎? 大可以找聖經看看,你不同意還可以跟他們辯論。

如果如說同一節經文有不同解釋,今日教會裡也有這情況。我不覺得教會有固定立場等同操控信徒思想,也不認為信徒都是容易被操控而不自知的傻瓜。其實,只要信徒自己有讀聖經的權利和習慣,他的理解就有機會與教會不同,這又何妨呢? 只要基要信仰、大原則相同,其他小問題、不同見解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須和而不同的。

就如我身邊的弟兄,有些覺得清教徒的道德操守很值得效法,有些覺得「神恩獨作說」是不可妥協的立場,有些覺得馬丁路德的「五個唯獨」是今日教會缺乏的精神,有些人喜愛王明道,有些人喜愛唐崇榮,有些人喜愛梁家麟,有些人為主的緣固接觸世俗哲學,有些人為主的緣回不看哲學,有些肢體為主讀神學,有些因為愛主不入神學院,有些人擅長友誼佈道,些人擅長理性證道,我自己只喜愛研究聖經正典、翻譯史,這又有甚麼相干? 互相補足而己。信徒對不同做法的見解可以不同,信徒的行道方式可以有異,但我們同信一位神,同信一位主,同信一本聖經,同以聖經為生活的最高標準,這就夠了。

信徒不是複製出來的,而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背景不同,個性不同,喜好不同,連佈道方法都不同。相同的,是我們都相信主耶穌釘十架為我們的死代贖,死而復活得勝罪惡死亡魔鬼,這才是我們合一的根據,而「合一」與「統一」、「劃一」是不同的。

問與答_3

問: 部份經卷不是出自使徒之手,為何教會接受這些經卷是正典,與使徒作品具有同等權威?

答: 既不是出自使徒之手,又不是與耶穌同期人士的書卷如下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使徒行傳
希伯來書

為何接受這四卷是正典?
接受馬可福音,是因為一些跟過第一代門徒的古教父作見證說,馬可是彼得的助手兼傳譯員,而我們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證明他錯了。我們接受彼得的見證,所以接受使徒彼得助手的見證,彼得自己沒有寫福音,而他的助手就記錄彼得所講的耶穌生平。相信這個需要信心,但這樣的信心還是合理的。

相信看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人都會發覺,兩卷書的收信人,提綱挈領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推斷兩卷書的作者同屬一人很合理[雖然不是百份之百肯正]。兩卷書都表示作者不是第一代門徒,耶穌的事是他們從傳道的人口中聽回來的,經整理順時序寫出。使徒行傳中途突然轉用「我們」一詞,可見作者在中途加入了事件當中,而從前文後理,那個加入的人是路加醫生[來源請求],他是跟從使徒保羅的助手,長期跟隨保羅,路加的的見證,雖然是二手資料,但讀者會發現,路加福音與馬太福音內容非常相似,彼此沒有衝突。如果你接受保羅的權威,也不反對他的助手路加醫生與保羅的看法一致,自然就會接受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是使徒保羅的接權之作。

至於希伯來書,這個有點麻煩,暫時沒有足夠資料處理。但是,即使新約沒有上述四卷經卷,福音的內容,得救的道理,基督教的要義還是不變的,你沒有看過這四卷也不會動搖你的信仰,你看過這四卷就會知多點使徒做過的事跡和新舊約對比,不看的話,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總的來說,上面三卷出由使徒彼得保羅的助手,人可以不信助手的見證,但在我看來,既然信得過彼得保羅,為何他們信任的助手就信不過呢? 當然,就樣不斷間接授權,到幾百年後還是會有偏差的,所以,我接受的授權止於使徒助手,後來者不作考慮,否則就等同犯上「幾百年後的人幻想耶穌當年說過做過甚麼」的毛病。

問與答_2

問題: 新約聖經27卷是教會少數人在耶穌死後幾百年開會辯論投票選舉出來的,如何知道他們沒有選錯? 如何確保他們沒有受政治、經濟、權力等影響? 怎麼知道教會有沒有自己加鹽加醋?

答: 首先,教會的確開過類似的會議,統稱為「大公會議」,第一次是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是君士坦丁王帝召開的,一提到王帝,可能有人會聯想到權力、政治等問題,這也自然。

但關鍵是,聖經是否要等到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才寫成呢? 由耶穌死後到公元325年是否就沒有聖經,沒有正典呢? 當然不是的。

之前提過,絕大部份新約都是由使徒寫成的,耶穌會約在公元33年釘死在十字架,十二使徒是與耶穌同期的人,使徒保羅是後耶穌少少的人,就算他們能活到一百歲,聖經也會在公元133年前寫成了,不會出現「耶穌死後好幾百年後才寫聖經」的問題。何況,很難相信他們有一百歲那麼長命,即使推論說聖經在公元100年內寫成也不過份,不過,若保守估計,接受在公元150前新約各卷都已經寫成絕不過份。

這個只是估計,證據在於公元33年至公元325年期間在世的古教父,在他們的經課集(靈修筆記),書信裡,多次引用新約聖經的內文,可見那時聖經已經通行,人人傳誦,無須等到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才有聖經可讀。若要詳細資料、引用次數,引用經文覆蓋範圍,請看鐵證待判一書。

正因為怕幾百年後的人杜撰,加上自己的想像,有意無意「神化」耶穌,我們只接受耶穌同期不出一百年內的作品。至於有沒有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也好,那個會議討論了甚麼也好,投焉「決定」了甚麼,其實並不影響新約正典的真確性,因為聖經只要出自使徒的手筆,一寫出來就是正典,每間教會就會立即抄一份,互相傳閱,三百年後的會議其實不能決定甚麼,更無法影響公元33年至公元325年間的信徒應信甚麼不應信甚麼。正如現在如果香港開一個後現代聖經會議,說只接受四福音,不接受其他書卷,僅是那次開會的人有問題,那次開會的人私下決定了一些不合理的事,不代表全世界的信徒都會聽從他們的。如果尼西亞會議的權力真的那麼大,足以控制全教會,就無必開後來的會議了。

還有,很多時這些大公會議辯論的,根本不是正典包括幾多卷的問題,而是各門各派看同一節聖經有不同的見解,那些會議是研討會,討論神學問題,例如神人二性,馬利亞的地位,這些跟甚麼是正典並無關係,而這些辯論到今日還沒有休止。

問與答_1

問: 耶穌自己沒有寫過福音書,新約是否在幾百年後才由人杜撰出來的呢?

答: 耶穌自己沒有寫對福音書,但與耶穌一同生活過,聽過耶穌講道,見過耶穌,親手摸過耶穌的門徒使徒有寫福音書。
馬太福音: 馬太是十二門徒,與耶穌一同生活
馬可福音: 馬可是彼得的助手兼傳譯(根據古教父的見證,別處才詳述)
路加福音: 路加是使徒保羅的助手
約翰福音: 約翰是十二門徒,與耶穌一同生活
使徒行傳: 路加是使徒保羅的助手(如何確定作者,別處才詳述)
羅馬信、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撤羅尼迦前後、提多書、腓利門書==> 全為使徒保羅所寫
希伯來書: 作者不詳
雅各書: 耶穌的親生兄弟
彼得前後書: 彼得是十二使徒
約翰一二三書: 約翰是十二使徒
猶大書: 猶大是耶穌的親生兄弟
啟示錄: 約翰是十二使徒

所以,耶穌沒有寫福音書不打緊,他的入室弟子有寫過就是了,而且根據上表,絕大部份經卷都是耶穌授權的使徒寫的。人可以不信使徒的話,那不打緊,我信就是了,因為那是他們用血寫成的見證。論語也不是孔子寫的,是他的門生寫的,但研究儒家思想的人不能不讀論語,也沒有證據反駁論語出由後人之手,背離了孔子原本的思想。我自己相信論語沒有違背孔子思想,同樣也相信聖經沒有違背耶穌思想,理由就是這個。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

還未有機會讀的曉風作品

第一篇作文: 《信》,被老師撕了
《我最愛做的事》,投稿中央日報兒童週刊,得獎
《綠野頌》,賀成立綠野文藝社
《怡怡》,小說一篇,香港燈塔月刊得獎
《位子》
戲曲故事,中國歷代經典
《一匹馬的故事》
《陽明十年》,陽明創校十週年紀念刊,與同學合編
《谿山情》,與朋友合作出版,某國家公園宣傳工作
《歲月中國》之《歲月情懷》,電視劇
中華文學大系1970-89
現代文學大系,全14冊,散文佔4
《三少四壯集》,記耶路撒冷之行
文學縱貫線,講座
2007年版的曉風戲劇集(可能有未看的新作)

未看過的曉風編輯的書籍
錦繡天地好文章
大地之歌
第一篇詩
問題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