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靜宓花園的涼亭

文藝作品、生活小品、給自己的小提示,回憶的盒子

2015年2月25日星期三

使徒保羅的終局_典籍篇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二卷,傳道與迫害,第22

「根據保羅在提後4:6的說法,當時只有路加在他身邊。與此同時,路加很可能正在撰寫《使徒行傳》,記錄自己與保羅一起時發生的事情。我之所以記述這些,乃是為了表明,保羅殉道并不是發生在路加與保羅同在羅馬,正當他記述事跡的那段時間。起初,尼祿的政策較為寬鬆,保羅因此才能得到機會做信仰申辯(:直到保羅受審的AD 62,當時情況確實如此。然而,尼祿的顧問窪涅卡於AD62退休,此後,尼祿開始受到提格利努斯Tigellinus的惡劣影響); 但是,尼祿後來卻逐漸變得暴虐,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 眾使徒與其他很多人一樣也不能幸免。」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1-2

「保羅剛從耶路撒冷出發,一路宣揚福音,直到以利哩古(參羅15:19),最後在尼祿統治下(AD 54-68)的羅馬殉道。關於保羅,我們應該說點甚麼呢? 俄利根在其《創世記注釋》第三卷已專門記述過保羅的所作所為。

 

在保羅和彼得殉道後,第一位被任命羅馬主教的人是利奴(Linus)。保羅曾從羅馬給提摩太寫過一封信,他在最後的問候語中提到過這位利奴(提後4:21)

 

另外,保羅曾在羅馬書結尾的問安中提到過黑馬(16:14),一般認為,這位黑馬是《牧人書》的作者。」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4

「保羅向外邦人宣講福音,彼得則在上面提到的那些城市和省份向受過割禮的人宣講福音。但是,我們很難確定,在保羅和彼得所建立的各教會之中,除了保羅在書信中提到的無數同工和路加在使徒行傳中提到的保羅的門徒之外,究竟還有多少有熱心有能力成為牧者的人。比如,據說,提摩太被委任為以弗所教區首任主教,提多則被任命為革哩底教會首任主教。

 

路加生於安提阿,以醫生為業,他長期陪伴保羅身旁,而且與其他使徒也過從甚密。他著有兩部由聖靈默示的聖書,即《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在其中留下了眾多醫治靈魂的例子,這些例子均來自眾使徒的教導。在《路加福音》中,路加開宗明義地聲明,其記述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路加寫作《使徒行傳》的根據,并非道聽途說,而是親眼目睹。據說,每當保羅說到「照我的福音所言」時(:2:16; 16:25; 提後2:8),他說的其實就是《路加福音》。

 

在保羅的其他同伴中,革勒士被派後加拉太(提後4:10),還有利奴(Linus)…他曾與保羅同在羅馬(提後4:21),後來被任命為繼彼得之後的首任羅馬主教。克萊門(革利免)是羅馬第三任主教,他也是保羅的同工與戰友; 保羅也曾提到過這些(4:3)。此外還有大法官丟尼修(Bionysius the Areopagite),他是保羅在亞略巴古辯道後的第一位皈依者,路加在徒17:34曾提到過這一點; 經哥林多教區的牧者,另一位丟尼修的提名,大法官丟尼修被任命為雅典首位主教。」

 

 

資料出自《教會史》的中譯本,瞿旭彤譯,三聯書店出版,2012年。

主的兄弟雅各的終局_典籍篇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二卷,眾使徒,第1
雅各被稱作主的兄弟,因為他也是約瑟的兒子。神所默示的福音書太1:18告訴我和,童貞女已與約瑟訂婚,而且在他們婚配之前已從聖靈受孕。因此,約瑟可以算作耶穌的父親。這位雅各品德超群,被人稱頌為「義者」,并且成為當選耶路撒冷主教的第一人。[亞歷山大的]克萊門(AD 155-220)在《基本原理》第六卷中曾說:
彼得、雅各和約翰是救主所喜愛的,在救主升天之後,他們并沒有為了名利彼此爭競,而是選擇義者雅各擔任耶路撒冷主教。
在該書第七卷,克萊門還說道:
「主在升天之後把知識傳授給義者雅各、約翰和彼得。其他使徒從他們那裡領受這知識,然後傳給那七十位門徒,巴拿巴正是這七十位門徒之一。於是,這就出現了兩位雅各,一位是義者雅各,他從護欄被人扔到地面,之後又被人用洗衣棒打死; 另一位則是被斬首的雅各(12:2)。」
保羅也提到過義者雅各:「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1:19)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23
保羅向該撒提出上訴,被非斯都派人狎往羅馬; 這樣一樣,猶太人陷害保羅的企圖就落了空。於是,他們轉而開始圖謀對付主的兄弟雅各。雅各曾受眾使徒的委派,擔位耶路撒冷主教。他們對雅各犯下的罪行如下:
他們把雅各帶到他們中間,在眾人面前要雅各否定他對基督的信仰。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雅各在眾人面前勇敢且大聲地做出信仰告白: 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一般認為,雅各在哲學和宗教方面成就非凡,堪稱義人中的義人,但是,猶太人再也無法繼續容忍雅各的見證。當時,非斯都剛剛去世,整個猶太地陷入無政府狀態之中。於是,猶太人利用暫時掌握權力的機會,將雅各殺害。
 在前面的一段引文中,克萊門提到過雅各的死亡情形: 雅各被從聖殿的護欄上面扔到地面,之後又被人用洗衣棒活活打死。不過,最為詳盡的記載來自比使徒晚一代的黑格希普斯。他在回憶錄(Memoirs)中寫道:
教會的管理權傳到了眾使徒和主的兄弟雅各的手中,從主的時候直到如今,這位雅各一直被眾人眾人稱為「義者」,這是因為當時有很多人也叫雅各,而這位雅各自從母腹起就被奉獻給上帝。他滴酒不沽,從不吃肉,從不剃頭,從不洗澡,而且沒有受過膏油禮。只有他被允許進入至聖所,因為他從不穿羊毛衣,只穿細麻亡。他習慣於獨自進入聖殿,常常跪下禱告,為眾人求寬恕; 由於長時間的屈膝禱告,他的膝蓋變得像駱駝的一樣硬。正是由於他非凡的公義,他被稱作義者、人民的保護者和公義,這應驗了關於他的預言。
我在本書中已提到過,七個猶大支派的代表曾問他耶穌之門是甚麼意思,他回答道: 耶穌是救主。由此,一些人開始相信耶穌是基督。雖然上述七個支派的代表並不相信復活,也不相信有一位會來按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但是,還是有許多人因為雅各的緣故相信了這些,而且有些領袖人物也相信了。這在猶太人,文士和法利賽人之中引起不小的騷動,他們擔心所有人都會把耶穌當作基督。於是,他們聚集到一起,對雅各說:「我們請你制止那些人,他們偏行己路,追隨耶穌,以為他就是那基督。我們都十分信任你,請你勸說那些前來參加逾越節的人,讓他們不要相信耶穌。我們和眾人都可以擔保,你是公義的,而且以貌待人。我們和眾人都十分尊重你,請你勸說那些人不要在關於耶穌的問題上犯錯。請你站在聖殿的護欄邊,這樣,那些前來參加逾越節的人,不管是猶太各支派的人,還是外邦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站在高處的你,聽到你的聲音。」
於是,文士和法利賽人把雅各帶到聖殿的護欄邊,對雅各喊道: 「義人啊,我們眾人都應該相信的義人啊,既然現在有人偏行已路,追隨被釘十字架的耶穌,那就請你告訴我們,耶穌之門是甚麼意思? 雅各大聲回答道:「你們為甚麼問我關於人子的問題呢? 他正在天上,坐在大能者的加邊,將來還要駕著天上的雲降臨。」由於雅各這樣的見證,許多人深表信服,并且為此歡喜不已。他們喊道:「和撒那,歸於大衛的子孫。」於是,文士和法利賽人相視而言:「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居然讓他給耶穌作了一個這樣的見證。讓我們上去把他扔下來,這樣眾人就會感到懼怕,不再相信他。」按著,他們大聲叫道:「哦,哦,連這位義人也走偏了!「這正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讓我們除掉那義人,因為他對我們毫無益處。因此,他們要吃自己行為所結的果子。」
於是他們上去,把義者雅各扔了下去,而且彼此說:「讓我們用石頭打死義者雅各。」看到摔到地上的雅各尚未死去,他們開始用石頭擊打雅各。雅各卻轉身踡倒在地說:「我祈求你,主、上帝和父親,赦免他們,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正當他們用石頭打雅各的時候,一位祭司大聲喝道:「住手! 你們在幹甚麼? 義者正在為你們禱告呢!」但是,其中有一位洗衣工,他拿起平時用來洗衣的洗衣棒,猛擊義者雅各的頭部。此即義者雅各殉道的經過。人們把他葬在聖殿旁,他的墓碑直到今天在那里還能看到。在猶太人和外邦人面前,義者雅各做出了直正的見證: 耶穌就是基督。」
 此外不久,葦斯巴薌(Vespasian)開始圍城,向猶太人發動進攻。
 以上就是黑格希普斯關於雅各之死的完整記述,這記述與克萊門的說法一致。雅各的確是一位非同尋常的人物,他被當作義人,廣受尊重; 由於這個緣故,猶太人中有智慧的人都認為,正是由於雅各的殉道,耶路撒冷馬上就遭受了圍城的報應。約瑟夫算是其中的一位,他毫不猶豫地寫道:
 這些事情之所以臨到猶太人,乃是因為他們無視義者雅各的公義,殺害了他,他是那被稱為基督耶穌的兄弟。
 約瑟夫在猶太古史第二十卷中也描述了雅各之死:
 在得知非斯都的死訊後,尼祿任命阿爾比努斯為新的猶太總督。但是,剛剛獲得大祭司一職的小亞那努斯,不僅剛愎自用,而且好走極端。他所屬的教派是撒都該派,這一派的人堪稱法庭上最殘忍的猶太人,開於這一點,我在前面已提到過。由於上述性梧的緣故,亞那努斯認為,非斯都剛死不久,阿爾比努斯還在路上,自己趁機可以做點甚麼。於是,他召集猶太公會的法官,把那稱為基督的耶穌的兄弟雅各和其他人一起帶到他們面前,指控這些人違背了律法,應當用石頭打死。然而,城中有些被認為最能持守公平,嚴梧遵守律法的居民,被亞那努斯的几為激怒。於是,這些居民秘密接觸國王亞基帕二世,敦促國至下令亞那努斯停上進一步行動,為為亞那努斯先前的行為是不正當的。有人甚至還前去面見從亞歷大大東來的阿爾比努斯,告訴他亞那努斯僭越權限范圍,未經批準就召集猶太公會議。聽到這些,阿爾比努斯深感憤怒,於是寫信給亞那努斯,警告他小心懲罰。由於這個緣故,亞基帕二世解除亞那努斯僅僅3個月的大祭司職務,并以達姆奈烏斯之子耶穌(Jesus, son of Damnaeus)取而代之。
 這就是與雅各有關的一些故事。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11
根據傳統說法,在雅各殉道和接踵而來的耶路撒冷陷落之後,主的一些使徒和門徒尚在人世,他們從各地聚集在一起,與主的肉身親屬一起商議,誰是繼承雅各主教之位的合適人選。大家一致認為,曾在福音書提到過的革流巴的兒子西面(Symeon)堪當此任。因為黑格希普斯曾說過,革流巴是約瑟的兄弟,因此有人說,西面是救主的堂兄弟。

資料出自《教會史》的中譯本,瞿旭彤譯,三聯書店出版,2012年。

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

使徒彼得的終局_典藉篇


優西比烏(AD 260-339),教會史,第二卷,眾使徒,第14-15
[行邪術的]西門從東方逃往西方,以為可以在那裡隨心所欲地活下去。西門到了羅馬後,獲得極大的成功,以至於羅馬人為他立像,并且尊奉他為神明。但是,好景不長。在西門來到羅馬後不久,在克勞狄年間(AD41-54),由於滿有恩慈的天意,也由於作為使徒領袖的豐功偉績,滿有能力的、偉大的彼得也來到羅馬。彼得好似上帝手下的一員大將,宣講光明的福音和拯救靈魂的道。一遇到這神聖的道,西門所具有的能力連同他本人馬上黯然失色,并被消滅殆盡。

對彼得所宣講的神聖福音,聽眾們并不滿足於單單一次地聽,或者只能聽而不能讀。於是,他們找到彼得的跟隨者馬可(我們有他所撰寫的福音書),懇求他照著彼得的口傳,為他們留下一份神聖福音的書面紀錄。馬可最終被他們多次多方的懇求所打動,寫下所請的馬可福音。據說,使徒彼得看到他們這樣的熱心追求,很是高興,而且還讚許眾教會傳閱這本福音書。

克萊門在《基本原理》第六卷中曾引用過這段故事,希拉波利斯主教帕皮亞還指出如下兩點: 彼得在《彼得前書》中提到了馬可; 彼得撰寫此信的地點是羅馬,羅馬在信中被比喻成巴比倫:「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彼前5:13)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二卷,眾使徒,第25

根據記載,正是在尼祿統洽期間(AD54-68),保羅在羅馬被斬首,彼得也被釘上十字架; 羅馬當地至今還遺留著名為彼得和保羅的墓地,這佐證了上述記載的真實性。另外,一位名為該猶的教士也證明了這一說法。該猶大約生活在澤菲裡努斯提任羅馬主教的時候(AD193-211),他曾與孟他努派的領袖羅克魯斯有過書信往來。在其中一封信中,該猶提及上述兩位使徒所遺留聖物的安放之地:

「我可以告訴你兩位使徒的紀念物在哪裡。如果你到過梵諦岡或奧斯提安大道,你就可以在那裡找到這些紀念物,正是這兩位使徒,建立了這間羅馬教會。」

此外,保羅和彼得差不多同時殉道,在寫給羅馬人的一封信中,哥林多主教狄奧尼修斯(AD253-260?)證實了這一點:

「我借此勸誡你們,彼得和保羅先前都曾在羅馬人和哥林多人中間播散過種子,你們現在已和這些種子的果實給合在一起,因為他們兩人不僅在我們哥林多播散種子,教導我們,而且也在意大利的同一個地方一起教導眾人,後來,兩人同時殉道。」

這幾段引文應該可以進一步佐證上面描述過的事實。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1

我們救主的聖使徒四散於世界的各個角落。按照傳統說法,多馬被派往帕提亞,安得烈被差往塞西亞,約翰遣往亞細亞,他後來在以弗所停留,并且終老於此。彼得的傳教對象似乎是在本都,加拉太,庇推尼,加帕多加和亞細亞各地流散的猶太人。後來,彼得來到羅馬,在此被釘十字架,并且按照他自己的要求,被倒釘十字架。


資料出自《教會史》的中譯本,瞿旭彤譯,三聯書店出版,2012年。

2015年2月21日星期六

使徒約翰的終局_典籍篇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23

那時,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即使徒和福音書作者約翰)尚在人世,他從流放地回到小亞細亞,在那裡領導教會。約翰如此長壽,這一點得到兩位見證人的證實,就是愛任紐和亞歷山大的克萊門。

 愛任紐,駁異端(Against Heresies),第二卷第33

「亞細亞的所有長老都與主的門徒約翰有過來往,他們證實,約翰曾教導他們真理,并且與他們同住,直到圖拉真(Trajan, AD 98-117)年間。」

 愛任紐,駁異端,第三卷第3

「保羅在以弗所建立了教會,約翰則留在那裡,直到圖拉真年間(Trajan, AD98-117)。這是使徒傳統的一個真實見證。」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23

引述

克萊門,《得救的富人》(The Rich Man who is Saved)

「聽聽這故事吧,這故事絕非虛構,它保存在人們的記憶當中,真實地記述了使徒約翰的一段經歷。暴君死後,約翰離開拔摩島,回到以弗所。他常常應周邊外邦人教會的請求,任命主教,調解糾紛,按立那些被聖靈所選定的人。有一次,約翰來到士每拿附近的一家教會,調解弟兄之間的糾紛。


他發現其中有一位體格出眾、外表英俊,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於是他把這位年輕人托付給當地主教,并且說,「我把這位年輕人托付給你,基督為證。」

約翰回到以弗所後,這位教士把年輕人帶回家中,悉心照顧和培養他,并且最終為他施洗。教士以為,年輕人既然已經受了主的印記,就可以得到最好的保護,於是放鬆了對他的管教。但是,一些游手好閑、四處晃蕩的青年腐蝕了這位年輕人,他們不僅帶他出入各種奢華淫逸的娛樂場所,而且,每當晚上去搶劫或做其他更邪惡事情的時候,他們總會把他也叫上。他很快就與這些青年同流合污,如同一匹脫繮野馬,走上了衝向懸崖的不歸之路。他背棄了上帝的拯救,他的所作所為也不再是小小的過犯,而是罪大惡極的行為。他把這些年輕的叛教者糾集成一伙,成為他們的首領,為事為人比其他人都更為殘暴和血腥。


時光荏苒,約翰再一次來到這間教會。在完成巴有使命後,約翰問題:「主教,請過來,以這間教會為證,請把基督和我托付給你的還回來。」一開始,主教無言以對,他以為約翰是在催還欠款,可他從來從約翰那裡收到過甚麼款項。不料,約翰卻說道:「我說的是那位年輕人和他的靈魂。」
 
「他已經死了。」老人含淚嘆息道。

「怎麼死的?

「向上帝而言,他已經死了。他誤入歧途,成了一名邪惡放縱的罪犯。如今,他不在教會,而是在山裡,和一群與他一樣的武裝土匪待一起。」

聽到這些,使徒就撕裂衣服,捶打自己的頭,并且悲嘆道:「好一個監護人啁,我怎麼就把我們弟兄的靈魂交給你呢?」請你趕快備馬,并且讓人給我引路。」約翰騎著馬離開教會,就像他平時那樣。到了那伙土匪的地盤,約翰被哨兵抓獲,於是喊道:「帶我去見你們的首領,我正是為此而來的! 約翰近前來的時候,那位年輕人認出了他。年輕人滿懷羞愧,扭頭就跑,約翰則忘記自己的高齡,竭力在後面一邊追趕,一訪喊道:「孩子,你為甚麼看見我就跑呢? 我可是你的父親呀,況且我年紀老邁,身上也沒有任何武器。你就可憐可憐我。孩子,不必害怕我! 我將向基督呈明你的情況,倘若必要,我也樂於經歷死亡,樂於為你的緣故獻上我的生命,正如主為我們的緣故經歷過死亡一樣。停下來吧,相信我,是基督派我來的。

 那位年輕人停下腳步,扔下手中武器,低頭凝視地面,開始傷心痛哭。他左手抱住老人,右手藏在一邊[:為按示右手曾流血,不配得到寬恕],祈求老人的寬恕,如同在淚水中受了第二次的洗一般。約翰向他鄭重保證,救主已經赦免了他。約翰還為他祈禱,跪下來,并且親吻他的加手,因為這隻加手藉著悔改已經得到潔淨。約翰把他領回來,陪伴著他,為他祈禱、禁食、并且教導他,直到他重新回到教會。這不僅是真正悔改和重生的一個絕佳例子,而且也是可見復活的一種紀念。」

 優西比烏,教會史,第三卷,傳道與迫害,第31

「至於約翰的安葬之處,以弗所主教Polycrates在一封致畦馬主教Victor的書信中曾經提及。

「偉大的聖徒們在亞細亞睡著了,他們將在主降臨的末日再次醒來。那時,主將滿有榮耀地從天而降,召回他所有的聖徒……還有那位靠在主懷中,後來成為教會領袖、殉道者并教師的約翰,他也長眠於以弗所。」

 資料出自《教會史》的中譯本,瞿旭彤譯,三聯書店出版,2012年。




2015年2月6日星期五

基準試2015

to infinitive, to feel, is to describe an emotion
gerund: to show an intended action

adverb: totally=completely
In total=the sum, in all, the aggregate amount

subject-verb agreement, the subject is singular or plural

relative pronoun-subordinator, which, what, when, where, to form adjective cause/ relative clause, subordinate clause

bare infinitive, cry; present participle= crying

past perfect tense is to indicate an action complete before another action in the past

if comma splice, put a full stop + start a new sentence
if run-on sentence, end the sentence + begin a new sentence
if incomplete sentence, use a conjunction 'so', 'and', 'but' to combine the clause to show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inter-related relationship, contrast
if punctuation problem, put a full stop after the first sentence+start a new sentence

If=conditional/ connective/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 to express uncertainty, condition, hypothetical situation

At last=time marker/ discourse marker/ adverb of time, adverbial phrase, prepositional phrase, connective, adverbial, adverb
Finally, Lastly, Later, Subsequently, Then

wish=imaginary/ unlikely/ unrealistic/ unreal/ hypothetical/ imagined/ impossible

基準試_第五年

Active verb: to show what the subject does
adjective: to describe a noun
adverb: to modify a verb or an adjective
adverb particle, e.g. Please turn the light "on". part of a phrasal verb, can be used after objects.
affirmative: a positive statement
non-defining article: a, an
defining article: the
infinitive=basic verb form
common noun=name of people, objects, ideas, places in general=opposite of proper noun
comparative adjective/ adverb: comparing 2 things/ describing an action
conditional: to show scientific fact, sth that will very likely happen; imaginary situation; a wish to change sth  happened in the past which is impossible to do so at the time of speaking
connectives: and, or but, because
conjunction: nevertheless, however,
continuous/ progressive: to describe an on-going action
contraction: short form like haven't, can't, don't
countable noun: noun which can have a plural form
defining relative clause=identifying relative clause: a clause which identifies the noun that it refers to
demonstrative pronoun: this, that, these, those, to point out a particular subject
determiner: a, an, the, some, few, many, most, all, none, each, every, used before noun to determine how we understand the noun
direct speech: a speech made by the original speaker
future simple: to talk about future actions
gerund, a noun ending in -ing but not in progressive form
imperative=cerb to give an order/ suggestions/ instruction
infinitive: root form of a verb
interrogative: a question form with do, have be or wh-word, e.g. Are you happy? Who are you?
irregular cerb: verbs that don't follow normal rules and end in 'ed'
negative: sentence with not, no or never
noun: a name of a place, an idea, an object, a person
noun phrase: a group of words that made up a noun
object: a noun used after the verb
passive verb: to show the receiver of an action
past continuous: an ongoing action in the past
past simple, an action happened in the past which has no connect to the present
present perfect: an action happened in the past but the effect continues to the present
personal pronoun=subject pronoun+object pronoun=I, we, he, she, it, they, you, them, our, his, her, its, yours and theirs
phrasal verb: a verb formed by verb+preposition/ adverb particle
possessive pronoun: to show the owner of sth, e.g. mine, yours, his, hers, its, theirs, ours
predicative: to show what the subject does, e.g. sing a song, play mahjong
preposition: in, on, at, to, from, of, for,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statement: a sentence ends in a full stop
subject: a noun before a verb
subordinate clause: a half-sentence which cannot stand alone, but form part of a sentence
superlative: comparing degree of 3 things/ 3 actions
verb: to show an action,
simple present: do
present continuous: am doing
present perfect: have done
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have been doing
simple past: did
past continuous: was doing
past perfect: had done
past perfect continuous: had been doing
simple future: will do
future continuous: will be doing
future perfect: will have done
future prefect continuous: will have been doing







2015年2月1日星期日

今天生日

好幾年以來
我的生日願望只有一個
今年也沒有例外

很久沒有新文章...

很久沒有新文章嗎?
當然了,因為我連這個網誌的登入密碼都忘記了,
有到訪者說我沒有刊登他們的留言,
其實,我唔記得個密碼,
想發佈都post唔到...
感恩的是今天在三次入內「撞中」密碼
這次再更新
原因是要教路加
要找回《新約文件可靠嗎?》的讀後感


1. 路加是醫生(西4:14)
2. 路加描述仔細
a.滿身長了大痲瘋(路5:12 VS 太8:2; 可1:40)
b.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路6:6)
c.彼得削掉僕人的加耳(路:22:50, 約18:10 VS 可14:47; 太26:51)
d.好撒馬利亞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傷處,包裹好了,扶他上牲口,帶到店裡照應他
3.路加是傳道同工
由徒16:12-15保羅見馬其頓異象開始用「我們」
提後4:6-11獨有路加在保羅那裡
門1:24 與保羅同工的...路加
4.路加是詩歌搜集者
a.馬利亞的尊主頌(路1:46-55)
b.撒迦利亞的我祖頌(路1:67-79)
c.天使的榮耀頌(路2:14)
d.西面頌(路2:29-32)
5.路加是古代編輯(路1:1-4)
6.路加是寫續集(徒1:1-2)
7.路加是追本索源的歷史學家
施洗約翰的父母撒迦利亞與以利沙伯(路1:5-25, 37-66)
西面與亞拿(路2:25-38)
耶穌的孩童時代(路2:41-52)
以馬忤斯路上遇主的革流巴(路24:18)
8.路加歷史記載仔細
路3:1
「該 撒 提 庇 留 在 位 第 十 五 年 、 本 丟 彼 拉 多 作 猶 太 巡 撫 、 希 律 作 加 利 利 分 封 的 王 、 他 兄 弟 腓 力 作 以 土 利 亞 和 特 拉 可 尼 地 方 分 封 的 王 、 呂 撒 聶 作 亞 比 利 尼 分 封 的 王 」,時間是AD27
 VS
在大馬色找到碑銘記載「呂撒聶分封之王所釋放的奴隸」,考古推逗寫於AD14-29


徒18:12
「到 迦 流 作 亞 該 亞 方 伯(proconsul) 的 時 候 、 猶 太 人 同 心 起 來 攻 擊 保 羅 、 拉 他 到 公 堂 、 」
VS
Delphi Inscription(特耳茸碑銘)
「至於我們的朋友迦流,他是亞該亞地的方伯(proconsul)」


徒17:6
「找 不 著 他 們 、 就 把 耶 孫 、 和 幾 個 弟 兄 、 拉 到 地 方 官(politarch) 那 裡 、 喊 叫 說 、 那 攪 亂 天 下 的 、 也 到 這 裡 來 了 . 」
VS
19塊出土碑文有列有「地 方 官」(politarch)一字,其中五個是特別指著帖撒羅尼迦的地 方 官(politarch),另有石頭拱門記有「在politarch的時代...」


徒28:7
「離 那 地 方 不 遠 、 有 田 產 是 島 長 部 百 流 的 . 他 接 納 我 們 、 盡 情 款 待 三 日 。」
VS
有碑文稱他為「島長」


徒19:1-2
「遇 見 一 個 猶 太 人 、 名 叫 亞 居 拉 、 他 生 在 本 都 . 因 為 革 老 丟 命 猶 太 人 都 離 開 羅 馬 、 新 近 帶 著 妻 百 基 拉 、 從 義 大 利 來 . 保 羅 就 投 奔 了 他 們 。」
VS
Suetonius綏屯紐,約在AD120寫撰寫羅馬帝國首12個Caeser約傳記,其中
Life of Claudius《革老丟傳》,25章第4段提及
「因基督的煽動,猶太人不斷發生滋擾,革老丟便把他們趕出羅馬 ...」


徒11:27-28
「當 那 些 日 子 、 有 幾 位 先 知 從 耶 路 撒 冷 下 到 安 提 阿 。內 中 有 一 位 、 名 叫 亞 迦 布 . 站 起 來 、 藉 著 聖 靈 、 指 明 天 下 將 有 大 饑 荒 . 這 事 到 革 老 丟 年 間 果 然 有 了 。」
VS
Suetonius綏屯紐的
Life of Claudius《革老丟傳》,18章第2段
「革老丟年間經常失收(had a bad crop or poor harvest)」



路加提及32個國家,52個城市,9個島嶼,沒有一個錯誤(關於這個我要再查證)
VS
摩門經的城市、人物、地方、國家、工藝品,沒有一個能被證實(關於這個我要再查證)


資料來源: 麥道衛的《新鐵證待判》105-111頁
+
F.F.Bruce的《新約文件可靠嗎?》
+
史特博的《重審耶穌》83-84頁

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Antiquities of the Jews猶大古史目錄

Book 1: From Creation to the Death of Isaac
第一卷: 從創世到以撒之死

Book II: From the Death of Isaac to the Exodus out of Egypt
第二卷: 從以撒之死到出埃及

Book III: From the Exodus out of Ehypt to the Rejection of the Generation
第三卷: 從出埃及到被棄絕的世代

Book IV: From the Rejection of that Generation to the Death of Moses
第四卷: 從被棄絕的世代到摩西之死

Book V -- From the Death of Moses to the Death of Eli
第五卷: 從摩西之死到老祭司以利之死

Book VI: From the Death of Eli to the Death of Saul
第六卷: 從老祭司以利之死到掃羅王之死

Book VII: From the Death of Saul to the Death of David
第七卷: 從掃羅王之死到大衛王之死

Book VIII: From the Death of David to the Death of Ahab
第八卷: 從大衛王之死到亞哈王之死

Book IX: From the Death of Ahab to the Captivity of the Ten Tribes
第九卷: 從亞哈王之死到北國十支派被擄

Book X: From the Captivity of the Ten Tribes to the First Year of Cyrus
第十卷: 從北國十支派被擄到波期王古列元年

Book XI: From the First Year of Cyrus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
第十一卷: 從波期王古列元年到亞歷山大大帝之死



Book XII: From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 to the Death of Judas Maccabeus
第十二卷: 從亞歷山大大帝之死到馬加比之死

Book XIII: -- From the Death of Judas Maccabeus to the Death of Queen Alexandra
第十三卷: 從馬加比之死到女皇亞歷山朵拉之死

Book XIV: From the Death of Queen Alexandra to the Death of Antigonus
第十四卷: 從女皇亞歷山朵拉之死到安提柯王之死



Book XV: From the Death of Antigonus to the Finishing of the Temple by Herod
第十五卷: 從安提柯王之死到希律王完成聖殿工程

Book XVI: From the Finishing of the Temple by Herod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and Aristobulus
第十六卷: 從希律王完成聖殿工程到亞歷山大和阿里斯托之死

Book XVII: From the Death of Alexander and Aristobulus to the Banishment of Archelaus
第十七卷: 從亞歷山大和阿里斯托之死到亞基老被放逐

Book XVIII: From the Banishment of Archelaus to the Departure of the Jews from Babylon
第十八卷: 從亞基老被放逐到猶太人離開巴比倫

Book XIX: From the Departure of the Jews from Babylon to Fadus the Roman Procurator
第十九卷: 從猶太人離開巴比倫到羅馬統治者弗達斯



Book XX: From Fadus the Procurator to Florus
第二十卷: 從羅馬統治者弗達斯到弗羅魯斯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守望者的禱告_粵語增譯版

原曲為"(For) Every Time I Pray"
Words by Ng Wah Lok (吳華樂) and Voon Yuen Woh
Copyrighted 1981 Ng Wah Lok & Voon Yuen Woh.
我嘗試增譯為粵語版,可唱。

1. 我以禱告來到你腳前,
    我要尋求你面。
    作守望者站破口之中,
    警醒我心多禱告。
2. 主,當我軟弱無助無盼望,
    你是真光與力量。
    以你刺穿兩手引領我,
    謙卑靠主必得勝。
副歌:
每一次我禱告,
我進到你聖殿。
禱告做的事,
我的手不能作。
耶穌肯聽禱告,
山嶺也要削掉,
道路要被鋪平,
使世界歸向你。

每一次我禱告,
我看見你聖面。
禱告做的事,
我雙手不能作。
耶穌肯聽禱告,
山嶺都要躲避,
道路要被填平,
全世界歸向你。

「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22:30)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圯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使以色列人得以東所餘剩的,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此乃行這事的耶和華說的。」(阿摩司書9:11-12)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次經

中二的時候,主日學提到各式各種的次經,新約舊約的也有,一度以為"the truth is out there",只是不知道在哪裡可以看到。即使弟弟讀天主教中學,他那本GOOD NEWS BIBLE是不包括舊約旁經的,想睇下都無。在中大讀翻譯的日子,終於找到門路研究當年很想知道的答案,讀了不少相關的書籍,例如F.F. Bruce 的《新約文件可靠嗎》,《新約正典》,種子的《基督與聖經》,《聖經--永活神的道》,福音書局的《真理的聖經》,另有莊新泉的《沙麈中的榮耀--死海古卷與聖經》,馬有藻的《聖經之源:抄本、版本、譯本與釋經》...


其中最有問題的是拾珍出版社的《新約聖經流傳史略》,裡頭記有稱聲是彼拉多妻子書信,馬大馬利亞訪問集,說是中世紀時發現的古文獻,但看完後覺得與聖經記載巧合得過份,似為後人杜撰。

這樣一直看,發覺只看二手資料並不「夠喉」,所以開始讀《多比傳》,《猶嫡傳》(民族英雄故事),《巴錄書》、《耶利米書信》,《亞撒利亞禱告文和三青年讚美歌》,《蘇撒拿傳》(但以理書外一章),《比勒與大龍》(但以理書外一章),《馬加比一書》(兩約之間革命史)、《馬加比二書》(含革命背景的文學作品)、《以斯帖記補篇》(多了禱告的以斯帖記)、所謂的《所羅門智訓》...

新約方面,有《馬可福音補篇》(只有幾節)、《坡旅甲致腓立比人書》,所謂的《彼得教訓》(同樣只有數節),《伊格那丟致坡旅甲書》(古教父之間的書信),《十二使徒遺訓》,《革利免二書》......

我所發現的是,無論多了幾多本「次經」,聖經的主線,福音的道理並不會有甚麼翻天覆地的改變。舊約方面,
《多比傳》只是一個敬虔的人如何在被擄期間對守住摩西律法忠心,
猶嫡傳講述一個民族女英雌如何用美人計殺敗敵人,
巴錄書與耶利米書信同耶利米書差不多,講述耶路撒冷被毀是罪有應得,
《蘇撒拿傳》和《比勒與大龍》是但以理破奇案系列,幾好睇,
〈亞撒利亞禱告文和三青年讚美歌》和《以斯帖記補篇》是外加的禱告集,
所羅門智訓和便西拉智訓是猶太人的「人生格言」
馬加比一書是兩約中間的歷史,二書則是一書的小說版

簡單來說,都是加了一些花巧支節位,若要加進正典的話我無話可說,只是可靠性成疑,因為古希伯來文聖經沒有這些,猶太史學家約瑟夫唔承認,耶穌從來沒有引用過。而且,你承認有耶利米聖劍可以殺敵,瀝清加頭髮可以變炸藥炸爆條大龍等奇怪野...還是不要也罷....

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BIT_lesson Plan

An interactive Classroom

Good picture to share

Happy Reading

2011年10月8日星期六

才德的婦人_5

男女是平等的,沒有了誰都不行,只是雙方都要緊靠神,離開了祂,我們不能作甚麼。

從前一直想像女孩的世界何等純潔、美好,她們不說污穢不堪的事,沒有血醒暴力的思想,天生就有仁德與母愛,知法、守禮、用功、聽明,彷彿全世界最美好的都是屬她們的,就如天使一般。父母一直都想生一個女孩,只是得了兩隻馬騮,從小就對馬騮說他們喜歡女孩子,不喜歡男孩子,如果是女孩就可以為她揀靚衫、帶她學跳舞。

小學中學我都讀男女校,身邊的女同學大都屬於天使那一類,完美得叫人羨慕,很想跟她們學處事,學做人的基本禮儀(其實直至現在亦同樣),進入文學院之後開始接觸多了女性,與她們吃飯交談多了,知道多一點她們中間的事情,發現她們亦有缺點,當年的天使夢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到現在公司超過七成都是女同事,共事久了,對女性的好與壞看得比以前清楚,似乎不能再發復當年美麗的幻想。

認識到或男或女都是罪人,都有犯罪自私的傾向,都有各自的軟弱而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難道這就叫成長了嗎?

原來「大男人」與「大女人」背後,都是貶低主高抬自己的驕傲心在作祟,同樣都是要不得的。喜歡看宣教日引這一類的文章,常常記住姊妹如何評價弟兄,目的只為警惕自己不要作大男人,知道原來有人這樣看弟兄所作的,明白男人為何黑人憎,以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愛她。

才德的婦人_4

「他丈夫在城門口與本地的長老同坐,為眾人所認識。」(箴31:23)

「除非有一位才德的妻子在婚姻,家庭與社區中盡她的本份,否則丈夫無法在社區政治上完成他的角色。身為妻子,她能幫助丈夫專心去做神要祂做的事。兩人的角色是完美地相輔相成,不是互相競爭。」宣教日引2011年冬季刊,10月3日

上述引文說得沒錯,但由這裡引申到下列引文就值得再深思,亦是我要一連氣寫幾篇分享文章的主要原因。

「要瞭解保羅對婦女角色所做的評論,就不能把他的評論與他的希伯來背景分開。沒錯,保羅說到順服,不過,不是與神有深厚關係的情況之外的順服。沒錯,保羅說到等級,可是不是在神的設計之外的等級。丈夫與妻子不是相互競爭,爭相做頭或誰發號施令,他們的角色是互補互足。除非丈夫尊重他妻子在讓他成為合神心意的人這事上扮演的角色,否則他無法成為神要他成的人。除非妻子願在神的引導下,享受丈夫對她們的培養、保護與扶持,否則她無法成為神要她成為的女子。...只是我們的文化把較高的價值賦予兩個角色中的一個,神絕對沒認為丈夫的地位高過妻子的地位,兩者都必要,好讓人類執行出神所賦與管理地球的任務。神造他們是平等的!」

我不知道在這女權高漲的年代發表這樣的感想是否「政治不正確」,但我在閱讀文章時感受到作者(可能是一位姊妹)強烈的不滿、受盡冤屈,不平則鳴的憤慨。可能歷世歷代的女子所受的冤屈實在太重了,重男輕女,女子無才便是德,七出之條,三從四德,賢良淑德,相夫教子,休妻納妾......使她們一聽到賢慧、溫柔、順服等字眼就立刻啟動了最高防衛機制,準備與男人鬥過你死我活。到今日的女人站起來了,無論學歷、入息、地位都比男人高,甚至單手托住半邊天的時候,就集體為幾千年來女人的不平大聲嫉呼,興師問責:
1) 為何中國歷史書上所提的男性比女性多? 歧視!!
2) 為何中史常稱女人為「紅顏禍水」,武則天、慈禧、褒姒(?)、妲妃(?)全部禍國殃民?
3) 為何全世界女性收入平均比男性低?
4) 為何世界大企業CEO的男女比例不是50比50?

保障男女同工同酬,確保男女有同等機會升CEO的確是對的,但我擔心的是這些言論的背後,有一種憤世嫉俗的心態,想將一切的錯誤,歷世歷代男人所犯下的罪行,全都問責在今日的男人身上,他們要代表列祖列宗向女性道歉及賠償。這卻非容易辦到的事。

1) 歷史上男女不平等確是事實,史書所提的男女比例無法改變,絕不能因為要「史書男女人數均等」而改變歷史,或把嫦娥、雅典娜都放進去。
2) 慈禧太后要圓明園不要北洋海軍,哪管她是男是女都是禍國殃民。要正面的女性形象,可以看看秋謹、花木蘭或黃昭君。
3) 人的價值不是以收入來衝量的。以社會貢獻來說,每日幫助大廈清潔的阿姐阿叔,比高官或立法會議員對我們有更直接影響,最起碼清潔工病了無人收垃圾你會立即投訴,高官放大假或立會議員唔開會對你同我無即時影響。然而,高官和議員幾萬一個月,清潔工可能七千不到,到底何者更重要? 可否以入息衡量?

而且現代女性不是沒有學識,也不是沒有能力或機會,她們只是更看重家庭,甘願放下自己的工作帶孩子,這樣的工作與出外打工同樣重要,同樣有意義,只是沒有工資。如果政府向每個家庭主婦發放薪金故然好,但即然一分錢都沒有,社會對婦女所作出的貢獻是絕對肯定的。

4) 我們處於新舊社會的交接期,事實上,今天女性在社會上擔任的職位與角色,在1911辛亥革命的年代是無法想象的,男女在這一百年間已經平等了很多很多,亦有愈來愈多女性擔任ceo、世界衛生/經質組織的骨幹,以致再用1960或1910年代的指控21世紀的男人,說他們要為負上歷世歷代「欺壓女性」的罪名,明顯是不公平的。Obviously, men can do nothing to remedy that. They can only change the time we call present.

只怕說出「沒錯,保羅說到順服,不過...不過...」的時候,內心所想的卻是各種不服的理由,把神的命令限制在古希伯來的時代,或加上很多條件才遵行。如是這般,再屬靈的夫婦也不會彼此順服,只會用聖經彼此指罵。持有這種態度的人,無論是男是女,恐怕很難學順服,也難以放下自己的心意背十字架跟主。

才德的婦人_3

「可是你在這首詩中找不到這些,這位女子是因她的財經策略、精明與專業而受到稱讚。她因「運籌帷幄」而得獎,因運作得利而受讚揚,因慈善舉動得尊崇。她得讚許是因為她為幫助別人而犧牲自己,不是因有曼妙身材。她是有智慧的老師,勤勞的貢獻者、慈善家與社會人物。我們卻追捧一些完全不懂真才德婦人行為的社交名媛,我們崇拜的楷模是頹喪的希臘女神,不是希伯來才德婦的女子。」宣教日引 2011年冬季刊,10月2日


這段寫得對極了! 這個才德的婦人不是甚麼閏中少婦,她不只入得廚房出得廳堂,還是做生意的人,天未光就起床工作,有能力,有威儀,管理家務,不吃閒飯,又敬畏神! 難怪她的丈夫稱讚她說:「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 娶着這賢妻的人有福了。

才德的婦人_2

宣教日引2011年10月至12月冬季刊,10月2日星期日的靈修默想這樣寫:

「讓我們重覆一下,才德婦人的地位來自她的行為表現,這是我們都同意的,可是我們沒察覺到這想法與我們現在評價婦女的方式是何等截然不同。這首崇敬詩宣告,神非常看重為別人而做的行為,以致這位婦人被尊為才德的婦人。可是在我們的文化中,卻看重別的東西,像美妙身材、溫柔、經濟不獨立,持家。我們或許承認現代婦女在商業政治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是大部份男人還是喜歡娶美貌、安靜和溫順的女子。其實教會常常誤重保羅的教訓,來強調這些希獵化的概念。」

首先,可能是翻譯的問題(我自己的翻譯也常有問題!)。
「可是在我們的文化中,卻看重別的東西,像美妙身材、溫柔、經濟不獨立,持家」
我們可以說看重身材,看重性格溫柔,但「看重」經濟不獨立,看重「持家」就不常見。看重帶有褒義,沒有人「看重」失業漢、看重膽小/ 懦弱/ 小信...。

而且,「我們的文化」是指甚麼文化? 上文是從Today's Word 2007,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Breek and Hebrew Text, Written by A. J. Moen, Ph.D翻譯成中文的。作者指的文化是指希伯來文化?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 中國文化? 若不知道「我們的文化」所指,就無從反省了,亦無法比較各種文化的好與壞。

言歸正傳,一個真正跟隨耶穌的人,還應該看重美妙身材,就像挪亞時代,人看見女子的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嗎? 豈不知道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嗎? 聖經又毫,美容和豔麗都是虛假的,惟敬畏神的婦女才得着稱讚。

另外,看重溫柔又有何不對呢? 溫柔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八福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又說信徒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所以,不管是男是女,溫柔也是值得看重的素質,溫柔的男人與溫柔的女人同樣可愛。

至於「經濟不獨立」,那是值得「看重」的事嗎? 還是有些大男人希望身邊的女人一世靠自己? 這樣有何好處呢? 現在又通漲,物價又高,單靠一個人供樓很不容易,如果沒有經濟獨立,如何支持一個家庭呢? 而且,再可靠的男人始終一日會死,難道丈夫死了,寡婦就百無聊賴的靠綜援度日嗎? 聖經吩咐人不作工的不可以吃飯,又反對婦人在家閒遊。還有,馬大馬利亞要靠人養靠人服待嗎? 你且看奧卡族的新生,當五名宣教士死後,妻子們不是有能力繼承丈夫生前的遺志,勇敢的將福音傳給奧卡族,並得得人如得魚一樣? 聖經沒有叫婦女一世靠人養,倒叫所有人靠主遵行「比這更大的事」。

至於「持家」,一切有家室的人都應該「持家」,男女亦然。因為人若不看顧自己的親屬,就是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不期望婦女持家,難道要期望他們天天打麻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日日行街shopping買衫化妝扮靚,讓子女食杯麵?

「可是大部份男人還是喜歡娶美貌、安靜和溫順的女子」,這「大部份男人」是指信徒還是非信徒? 所依據的是自己的感覺還是比較容觀的數據? 「喜歡娶」與「最終娶了」是否一樣? 我們也可以說,大部份女子都喜歡娶高大威猛有型的男子,然而就我身邊的人所見,她們最後選擇的丈夫,樣子都是平平庸庸,普普通通的男人,而且會中年發腹(幸福的象徵?),顯然少女時代的「喜歡娶」與「最終娶了」可托付終身的實在大有分別。

而「安靜和溫順」,都是主耶穌自己的特質,為何要輕看這些美麗的素質呢?

是否過去二千年男人逼迫婦女太過,使婦女討厭一切「安靜」、「順服」、「堅忍」等特質? 這些特質都「與神的性情有份」啊!

將性格定形(stereotype)為專屬男性與女性是一回事,但不要將一已的專長,性格的優勢貶低,因為或男或女,都是照父的形象造的,我們的神兼有父性和母性。不信嗎? 請看下面經文。

婦人豈能忘記她吃奶的孩子呢?
即或有忘記的,我也不忘記你。

才德的婦人_1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着呢? 他的價值遠勝珍珠。(箴31:10)

為何用「他」而不用「她」?因中文裡的「他」原本與男人無關,紅樓夢大觀園裡的女人都是以「他」稱之。

說回正題,昨天看宣教日引,除了看到奉獻告急的啟事外,還看到幾篇文字,幾乎看可看到作者是個姊妹,引錄如下:

「這些經節常被拿來支持何謂賢慧的妻子,以及賢慧安子該有何行為的說法。其實,這整篇詩的目的,不是要糾正人的行為,而是稱讚該得的榮耀。

這是尊崇詩,表揚一位按現出敬虔行為的妻子的崇高地位,聖經裡還有此類似,饒富趣味和重要的同類經文。比如路得(得3:11),同樣的形容也用在底波拉身上(士5)和撒下18和21章的詩歌中。這道詩要告訴我們的事很簡單: 神的才德婦人是從她們的行為指認出來的。」

我第一次留意這是首讚美賢德婦人的詩歌,只是當我們稱讚某一種人的特點,就是建立一個值得模仿的形象,無可避免的會令不合此形象的人心裡不舒服。要是有人看了這首詩,覺得自己未達標,所以努力學習ROLE MODEL,這就「糾正了人的行為」。沒錯,這位賢德的婦人是當受讚美的,但一經箴言的編輯把這詩收入勸世的箴言,自然是希望眾人仿法,有教導的意味。

2011年7月3日星期日

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有乜咁重要?

他是猶太人,AD37生於祭司家庭,曾支持過AD66的猶太獨立戰爭,後投降羅馬軍,擔任提多將軍的傳譯員,又隨從羅馬王,猶太史學家提比利亞的游士都(Justus of Tiberias)罵他是賣國賊。

不管他為人怎樣,我們要看的是他的著作,他曾寫HIstory of the Jewish War《猶太戰爭史》,記錄猶太人由BC170至AD73年的革命活動;又寫《自傳》,為自己的「賣國」行為辯護; 兩本Against Apion《反對亞比安》,駁斥亞歷山大校長亞比安對閃族人的誹謗; 還有20部猶太古史。

他曾提及的人物很多都在新約中出現:
1. 羅馬皇奧古士督 (參路2:1)
2. 羅馬皇提庇留 (參路3:1)
3. 羅馬皇革老丟+饑荒 (參徒11:28)
4. 羅馬皇尼祿(新約只暗示他的出現,就是保羅想上訴的對像「凱撒」,參徒25:11)
5. 敘利亞總督居里紐 (路2:2)
6. 猶太總督彼拉多
7. 猶太總督腓力斯 (徒23-24章)
8. 猶太總督非斯都  (徒24:27)
9. 大祭司亞那
10. 大祭司該亞法 (太26:3)
11. 大祭司亞拿尼亞
12. 法利賽人
13. 撒都該人
14 丟大Theudas的叛亂 (或許與徒5:36有關)
15. 希律亞基伯一世的突然暴斃 (與徒12:19-23有關)


此外,約瑟夫提到施洗約翰(約翰洗者)和耶穌的弟弟雅各,記載於猶太古史18卷5章2段
「有些猶太人認為希律的軍隊是被上帝消滅的,而且是公正的懲罰,為那綽號施洗者的約翰報仇。因為希律殺了他,但他是個好人,叫猶太人行善,彼此以公平相待,對上帝敬虔,並在洗禮中合而為一...當眾人在他周圍聚集的時候(他們聽見他的話都大受感動),希律怕他對群眾的說服力大,可能引致叛亂,就在他未造成任何惡囝之先把他拘補,將他殺了,總好過動亂發生後才懊悔。由於希律猜疑的心理,約翰被套上鎖鏈,被帶到Machaerus堡壘,並在那裡被殺。猶太人相信這災禍臨到希律的軍隊(按:指希律安提伯被巴提的亞拉伯王亞里達Aretas擊敗)是上帝要為約翰報仇。」

約瑟夫也提到耶穌的弟弟雅各被殺,記載於猶太古史12卷9章第1段
「但是那個年輕一輩的大祭司Ananus(亞納努),好勇大膽,他追隨撒都該黨,審判的嚴厲超乎一切猶太人,正如我們已經表明過的...因非芹都已經死了,Albinus亞爾比努又尚在途中,Ananus召集審判官會議,把那所謂基督之耶穌的兄弟雅各(按: 不是使徒約翰的兄弟雅各),以及一些別的人帶到公會,指控他們違反法律,就是雅各使被他們交給人用石頭打死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猶太古史18卷3章第3段有一段論及彼拉多作卷長時遇到的困難事:
「大約在這時候,有一個耶穌,是個智慧人,興起來了。因為祂行奇事,作那些樂意接受真理的人之教師。他吸引了很多猶太人,還布很多希臘人追隨他。當彼拉多因我們中間那些首腦人物指控他而判釘他十字架時,那些自始就愛他的人,並沒有止息對他的愛...甚至現在這個基督徒支派,就是那些以他的名為名的人,仍然未有消滅。」

有人認為這段文字後來被基督徒「善意的」竄改過,所以現有版本變成以下的樣子:
「大約在這時候,有一個耶穌,是個智慧人,如果我們確實可以稱他為人的話,興起來了。因為祂行奇事,作那些樂意接受真理的人之教師。他吸引了很多猶太人,還有很多希臘人追隨他。這人就是基督當彼拉多因我們中間那些首腦人物指控他而判釘他十字架時,那些自始就愛他的人,並沒有止息對他的愛。因為他第三天復活向他們顯現,聖先知曾講及這些以及其他數以千計,關於他的奇妙事情; 甚至現在這個基督徒支派,就是那些以他的名為名的人,仍然未有消滅。」

上文的斜體字是竄改的部份,因為後來有人加料,有人認為全段都是基督徒杜撰的。我的看法是,如果約瑟夫從來沒有提過耶穌,就根本沒有「加料」的誘因,我相信約瑟夫原本的文字的確有提及耶穌基督的事,只是後來有些基督徒覺得佢寫得唔夠好,唔夠清楚,所以就在源文旁邊加註,加上如果我們確實可以稱他為人的話(免得人們以為耶穌只是區區一個人而不是神),又加上「這人就是基督」表明耶穌的身份,又解釋為何愛他的人沒有止息對他的愛(因為他第三天復活向他們顯現,聖先知曾講及這些以及其他數以千計,關於他的奇妙事情)。



我相信,只要把後來的插花去掉(古教父俄利根曾說約瑟夫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將約瑟夫的話還原為
「大約在這時候,有一個耶穌,是個智慧人,興起來了。因為祂行奇事,作那些樂意接受真理的人之教師。他吸引了很多猶太人,還布很多希臘人追隨他。當彼拉多因我們中間那些首腦人物指控他而判釘他十字架時,那些自始就愛他的人,並沒有止息對他的愛...甚至現在這個基督徒支派,就是那些以他的名為名的人,仍然未有消滅。」

,我們仍可以在他的作品裡看到描述耶穌的文字。

新約文件可靠嗎 讀後感5

AD112,Pliny the Younger(皮里紐)上書給羅馬皇Trajan(他雅努),請示對付基督教門的對策,因為在皮里紐省內的基督徒人數多得驚人。他對基督徒有如下描述:

「他們慣於在特定日子的黎明前聚集,向基督唱讚美詩,視他為上帝。他們彼此有嚴肅的誓約: 不做任何壞事,戒除一切欺詐、偷竊、姦淫,決不食言或推卸職責。他們照例分散,之後又再聚集一起進食,但都是普通簡單的食物。」

看這些描述,很可能指當二世紀初的聖餐(擘餅聚會)。